别再误解!这些行为看似致胖,实则助力减肥

在减肥的漫漫长路上,人们常常秉持着各种传统观念,认为某些行为必然会导致体重增加,因而对其避之不及。然而,事实并非总是如此。有一些看似会让人发胖的行为,实际上却对减肥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了解并合理运用这些行为,或许能让你的减肥之路更加顺畅。

适当多吃肉:为减肥 “添砖加瓦”

在许多人的认知里,减重期间吃肉似乎是 “罪大恶极”。但实际上,仔细观察那些体型和气色俱佳的人,会发现他们往往有着长期锻炼的习惯,且饮食荤素均衡,并非一味吃素。肉类富含优质蛋白、铁(红肉类含量相对更高)以及维生素 B12 等营养物质,而这些在植物性食物中含量较少或吸收利用率较低。人体消化蛋白质所消耗的能量,相较于等量的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分别高出 15% – 25%、15% – 30%。而且肉类消化时间长,能带来持久的饱腹感,稳定食欲,避免刚吃完又想吃导致热量超标。更为关键的是,蛋白质是肌肉组织的主要成分,长期优质蛋白摄入不足,会造成肌肉流失,进而使人体基础代谢率下降。基础代谢燃烧的热量占每日总热量消耗的 60% – 80%,在减重期间适当保持高蛋白饮食,有助于减少肌肉流失,提升减重效果。

在选择肉类时,建议白肉红肉搭配,以脂肪含量相对更低的白肉为主,像鱼虾、鸡肉等都是不错的选择。烹饪方式也要注意,应选择清淡、加工程度低的做法,如水煮、清蒸、凉拌肉,避免因重油重盐增加脂肪和热量摄入。同时,要配合蔬菜水果杂粮一起食用,补充膳食纤维、维生素和抗氧化的植物化学物质,防止吃太多肉导致热量超标。

嘴馋吃零食:吃对了也能助力减肥

嘴馋爱吃零食,并非一定是坏习惯。在恰当的时间选择健康的零食,不仅不会增肥,反而能让减重更轻松、效果更好。及时补充一点零食,能提供能量,让工作学习更高效,还能稳定血糖和食欲,占据一部分胃空间,避免下一餐因饥饿而狼吞虎咽、摄入过多食物。健康零食具有加工程度低,保留食物完整结构;膳食纤维、优质蛋白、不饱和脂肪酸或抗氧化物等营养成分含量高;糖油盐含量低等特点。新鲜水果蔬菜、小份无糖的粗杂粮适合在两餐之间加餐,既能解馋又有饱腹感,还能降低下一餐的摄入量。例如,有研究发现,餐前吃苹果,能使研究对象当餐和下一餐摄食量显著减少,综合两餐总能量摄入减少 18%,且餐前半小时吃苹果还能提升胰岛素敏感性、降低餐后血糖反应。低糖无糖的奶制品,如酸奶、天然奶酪,富含蛋白质和钙,消化慢,可能含有益生菌,促进肠道健康,也是优质零食。低盐低油的鸡肉、牛肉干能补充优质蛋白,带来满足感,有利于控制食欲。油脂类坚果虽油脂含量偏高,但多为不饱和脂肪酸,且膳食纤维含量不低,吃了不仅 “抗饿”,还能通过补充不饱和脂肪酸、多酚类抗氧化物来改善身体低烈度炎症、缓解胰岛素抵抗,达到调节血脂、降低坏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减重的目的。

不过,吃零食也要注意一些要点。首先,要将零食和正餐统筹规划,不能忽视零食的热量。餐间吃零食是为了控制后续正餐进食量,吃了零食后,正餐若没那么饿,就无需吃到撑。其次,最好在餐前半小时吃零食,餐后尽量少吃或不吃,尤其是睡前。最后,要控制零食的量,选好零食种类。例如,水果大约一个普通大小苹果的量;酸奶一小杯;带壳坚果一把;普通大小牛肉干 2 条。并非所有零食都要吃,而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量食用。

不严格 “断碳”:碳水是减肥的 “好帮手”

部分朋友一提减重,就想着严格 “断碳”,拒绝任何主食和碳水化合物。但这种做法往往难以坚持,很快就会疯狂渴望吃碳水化合物,且容易选择蛋糕、点心等高糖高油食物,最终导致减重失败。实际上,适当摄入碳水,尤其是粗杂粮,不仅不会让人变胖,反而益处多多。它能维持食欲稳定、避免暴食,有碳水化合物为身体供能,可避免分解肌肉,确保瘦而不垮,保证基础代谢不下降,并间接促进脂肪代谢。此外,严格断碳还可能影响衰老和增加糖尿病风险。有研究表明,严格断碳会使体内和衰老相关的 Klotho 蛋白分泌减少,可能导致衰老加剧;而当碳水化合物供能比例达到 48.92% – 56.20% 时,血清 Klotho 蛋白水平最高,有助于延缓衰老。另一项研究发现,在非糖尿病患者中,当碳水化合物供能比例在 49% – 56% 时,糖尿病发病风险最低。

在选择碳水化合物时,要注重加工程度低这一要点。加工程度低能更好地保留全谷物、杂豆等所含的膳食纤维、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同时避免摄入过多糖、油、盐。比如,蒸红薯就远优于拔丝红薯;煮玉米比爆米花更健康;煮鹰嘴豆好过盐炒鹰嘴豆;恰巴塔面包加工程度低于起酥面包。

爱喝茶或低卡咖啡:为减肥 “锦上添花”

有人认为减重期间应杜绝一切饮料,实则不然。适当喝茶或者饮用无糖 / 低糖、无奶油的低卡咖啡,能助力提升减重效果,还有其他健康益处。不少研究证实,咖啡因能提高运动表现,让人运动得更轻松、更持久,消耗更多能量。对部分人而言,餐前摄入咖啡因能起到抑制食欲的作用,不过效果因人而异。此外,每天适量喝无糖无脂肪咖啡和茶,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黄斑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预防青光眼、黄斑变性、视神经炎等眼部疾病,还可能与更低的中风、阿尔兹海默症患病风险有关。

在饮用茶或低卡咖啡时,要注意一些事项。首先,尽量选择原味,不加糖、蜂蜜、奶油,若要调味,可用水果块或者牛奶。水果块能让茶带上丝丝甜味,牛奶可使咖啡更香浓丝滑,还能顺便补钙。其次,选好饮用时机,最好在餐前半小时到一小时喝,不要在睡前大量饮用,以免摄入太多咖啡因影响睡眠质量。每个人对咖啡因的敏感程度、代谢能力不同,要结合自身情况调整喝茶或咖啡的时机。最后,要根据胃肠道状况决定是否饮用,若喝茶或咖啡后出现胃肠道不适,就应少喝或不喝,减重不能仅依赖多喝茶或咖啡,还需在饮食控制、运动锻炼、规律作息等多方面共同努力。

睡睡懒觉:睡眠是最好的 “减肥药”

爱睡觉看似与减肥背道而驰,实则有时能提升减重效果。睡眠不足是公认的肥胖危险因素,因为它会影响调节食欲的激素,令人容易暴饮暴食。相反,充足的睡眠可以刺激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分泌,从而促进肌肉生长,维持较高基础代谢的同时,还能让肌肉紧实有型、视觉显瘦。实验证明,睡眠充足的人,在减掉相同重量的情况下,比睡眠不足的人减掉更多脂肪,保留更多肌肉。2022 年的一项研究直接证实,延长睡眠时间 1 小时左右,即可减少能量摄入,并在两周左右时间内多减掉将近 1 公斤。

想要通过睡眠助力减肥,要做到规律作息和保证时长。既要保证充足的睡眠(8 小时以上),也要将睡眠规律固定下来,避免前一天熬大夜,第二天补觉到下午,这种不规律的睡眠不利于激素调节和减重。同时,也别睡太久,睡太久后起床往往会因太饿而不加选择地大吃大喝,不利于减重,还容易造成睡眠节律混乱。有研究将研究对象睡眠时间拉长到 8.5 小时,取得了不错的 “躺瘦” 效果,大家可以参考。另外,睡醒后入口的食物应以清淡、低糖低脂低盐粗杂粮主食、鸡蛋、豆浆、牛奶、原味坚果、蔬果为主。

练完马上吃:及时补充营养助力减肥

练完就吃,听起来似乎会让锻炼效果 “付诸东流”,实则优点众多。一方面,练完后尽快补充碳水化合物和优质蛋白,能避免因能量补充不及时带来的蛋白质流失,维持肌肉量和基础代谢率;另一方面,运动后立刻吃点东西能稳定食欲和血糖,避免低血糖或随后的暴饮暴食。但要注意选对练后吃的食物,可以选择能快速消化供能的碳水化合物,如馒头、低糖 / 无糖且低脂的面包、饼干;也可以选择低盐清淡的鸡胸肉、虾肉或煮鸡蛋、酸奶等。前者弥补能量消耗,后者促进肌肉修复和增长。若想提升减重效果,可将消化速度快的馒头、饼干等换成煮玉米、杂粮饭团等,多吃些蔬菜水果。

运动后进食同样有要点需要注意。要将运动后的这一餐与正餐统筹规划,不能忽略这部分热量摄入,应在其后一餐适当减少进食量,确保总热量不大幅度增加。同时,运动后不宜大量进食,否则不仅可能引起胃肠道不适,还有可能因血糖上升过快而引发反应性低血糖(血糖骤升后骤降),出现头晕、乏力等症状。

减肥并非简单地对某些行为一刀切,而是要深入了解身体的需求和规律。上述这些看似会发胖的行为,只要运用得当,都能成为减肥路上的得力助手。在减肥过程中,应保持科学的态度,综合考虑饮食、运动、睡眠等多方面因素,制定适合自己的减肥计划,并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才能达到理想的减肥效果,拥有健康美丽的身材。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