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吉林农业大学2025级新生录取通知书因采用”蘑菇纸”制作引发关注。有网友将随信附赠的菌丝纸张做成”小鸡炖蘑菇”并晒出视频,调侃”通知书也能吃”。校方回应称,通知书主体不可食用,但附带的环保蘑菇纸可自行处置,不影响入学报到。这一创新设计既体现农业高校特色,又传递绿色理念,成为今年高校录取季的独特风景。

录取通知书变”食材”?学生创意烹饪引围观
在全国高校录取通知书纷纷比拼创意的背景下,吉林农业大学的”科技+农业”设计脱颖而出。据学校官方公众号介绍,今年的通知书以中国红为主色调,内页嵌入由该校菌物科学与工程团队研发的”蘑菇纸”。这种纸张以特殊蘑菇纤维为原料,通过菌丝体培养技术制成,全程无需传统造纸的碱洗、漂白等污染环节,兼具低碳、环保与健康特性。
然而,这份”科技感”十足的通知书因”可食用”特性被玩出新花样。一名学生在社交平台发布视频,将随通知书附赠的蘑菇纸撕下,与鸡肉、香菇一同炖煮,并配文:”吉林农大录取通知书,吃完直接报道!”视频中,蘑菇纸在锅中与其他食材融为一体,网友戏称”这是最硬核的入学仪式””通知书比食堂菜还香”。该视频迅速引发热议,相关话题登上社交媒体热搜榜,阅读量破亿。

校方回应:主体不可食,附赠纸张”管饱”
面对网络热议,吉林农业大学招生办公室工作人员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通知书的核心部分(如校徽、文字信息载体)采用常规材料制作,不可食用;但随信附赠的蘑菇纤维纸张确实由可食用菌丝制成,学生可以自行选择保留或处理。”工作人员强调,这张蘑菇纸仅为纪念品,不影响新生报到流程,即使撕掉或烹饪也不会影响身份核验。
据校方介绍,这款”蘑菇纸”的研发源于学校特色学科优势。中国工程院院士、吉林农业大学教授李玉带领团队长期研究菌物科学,其团队开发的菌丝体材料此前已应用于包装、装饰等领域。今年首次将其用于录取通知书,旨在向新生传递”农业科技创新”的理念。”我们希望通过这份特别的通知书,让新生从入学前就感受到农业科技的魅力。”校方在官方声明中写道。
环保与创意兼具:农业高校的”硬核浪漫”
事实上,吉林农业大学的”蘑菇纸通知书”并非首个”能吃”的高校文创。此前,云南农业大学曾推出印有鲜花饼配方的小册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曾发放”原子笔”造型书签,但将食品级材料直接融入通知书主体仍属罕见。
专家指出,这类设计体现了高校结合学科特色的创新思维。吉林农业大学作为我国菌物科学领域的顶尖学府,以蘑菇纤维为载体,既减少了传统造纸的环境污染(数据显示,每生产1吨纸约需消耗20棵树木,并产生大量废水),又通过”可食用”特性强化了农业与生活的关联。”它不仅是通知书,更是一份生动的科普教材。”生物领域学者评价道。
对于学生的创意烹饪行为,多数网友持包容态度。有网友留言:”农大学生把通知书炖了,比扔进抽屉更有仪式感!”也有家长表示:”能让孩子笑着开启大学生活,这份通知书确实特别。”不过,也有部分声音担忧此类炒作可能模糊通知书的正式性,校方回应称将加强宣传引导,确保新生理解其纪念意义。
未来展望:高校录取书如何玩出新高度?
近年来,高校录取通知书的设计逐渐从”通知功能”转向”文化载体”。清华大学曾推出立体二校门纸雕,北京大学附赠校史盲盒,而浙江农林大学则连续多年使用刨切微薄竹技术制作”最科技”通知书。吉林农业大学的蘑菇纸无疑是这一趋势的延续,但其”可食用”特性将创意推向了新维度。
不过,创新也需平衡实用性与严肃性。教育学者建议,高校在设计特色通知书时,应明确区分”纪念部分”与”必要信息载体”,避免因过度娱乐化影响其法律意义上的有效性。对于吉林农大的蘑菇纸,校方已明确其作为”附加赠品”的定位,既保留了创意空间,又守住了入学流程的底线。
结语
从”能吃的通知书”到”低碳黑科技”,吉林农业大学的录取季创意再次证明:高校的情怀与智慧,往往藏在这些细节里。无论新生最终选择珍藏、展示还是”加一道菜”,这份独特的入学礼物都已成为他们与母校故事的第一个注脚。正如网友所言:”吃了通知书,就是吉农人——这可能是最‘下饭’的开学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