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场食品安全风波将食品代工企业四川白家阿宽食品产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阿宽食品”)推至台前。起因是其代工的网红品牌 “麻六记” 酸辣粉被多名消费者投诉存在发霉问题,并迅速被会员制商超开市客(Costco)在全国所有门店下架。

面对舆情,阿宽食品于 7 月 27 日发布官方声明,承认了问题的存在。声明称,问题产品集中在 2025 年 6 月 16 日和 18 日两个批次,原因是 “生产过程中消杀环节存在不足”,导致部分粉饼在保质期内霉变。此次为麻六记代工的产品出现大规模质量问题,更像是阿宽食品长期存在的品控隐患的一次集中爆发。
公开资料显示,阿宽食品是中国方便速食领域不折不扣的 “隐形冠军”。它不仅拥有 “阿宽” 和 “白家陈记” 等知名自有品牌,还是三只松鼠、百草味、李子柒,以及此次事件主角麻六记等众多一线网红品牌背后的生产商。2024 年,其向麻六记的销售额高达 2.01 亿元,占其年度总销售的 14.77%。
财务数据显示,2021 年至 2024 年,阿宽食品的营收增速已从双位数骤降至个位数,2024 年仅为 4.72%。业绩增长乏力的背后,是其运营模式的内在矛盾。
“代工依赖” 带来了盈利之困,为网红品牌代工虽带来了可观的收入,却也严重挤压了利润空间。这一水平,明显低于康师傅、统一等品牌巨头超过 30% 的毛利率。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代工业务的议价能力有限,使其陷入 “增收不增利” 的困境。
年报显示,阿宽食品超过 60% 的收入依赖抖音、天猫等线上平台。这种高度集中的渠道结构,使其经营业绩极易受到平台政策变动的影响,抗风险能力较弱。
近年来,阿宽食品多次因食品安全问题受到消费者投诉。就在今年 2 月,有消费者在黑猫投诉平台反映,在阿宽食品的红油面皮中发现黑色不明物体。同年 4 月,又有消费者投诉称,在阿宽食品的重庆小面中吃出了虫子。频发的食品安全问题,让消费者对阿宽食品的信任度大打折扣。

在 2024 年 11 月撤回创业板 IPO 申请后,阿宽食品于今年 6 月选择在新三板挂牌,试图通过资本市场实现突破。但此次麻六记酸辣粉发霉事件,无疑给阿宽食品的品牌形象带来了沉重打击,也为其未来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
对阿宽食品而言,要想摆脱当前困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正视并解决现存问题。在食品安全方面,应投入更多资源完善质量管控体系,从源头到终端全链条严格把控,杜绝类似事件再次发生。在业务结构上,减少对代工业务的过度依赖,加大对自有品牌的培育和投入,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在渠道建设上,不能仅依赖线上平台,要积极拓展线下渠道,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降低单一渠道带来的风险。
对整个食品代工行业而言,阿宽食品此次事件也是一个警示。随着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代工企业作为产品质量的直接把控者,肩负着重大责任。只有坚守食品安全底线,不断提升产品品质,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在消费升级和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阿宽食品正站在转型发展的十字路口。如何破局重生,重拾消费者信任,将考验着企业管理层的智慧与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