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时节需警惕!这四个习惯正在悄悄 “伤心”

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作为一年中最热的传统节气,大暑期间的高温湿热天气,让我们的心脏格外 “忙碌”。医院里,因心脑血管意外就诊的患者明显增多,有人连续熬夜后突发胸痛,有人贪凉猛灌冰饮后心悸不止…… 一些看似平常的生活习惯,实则正在悄然给心脏 “添堵”。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拆解这些习惯,帮您避开大暑时节的 “伤心雷区”。

猛灌冰水 / 冷饮:危险的 “冰爽”

在炎热的大暑天,大汗淋漓之后,来上一瓶冰镇饮料,那种冰爽之感似乎能瞬间驱散暑气,让人直呼过瘾。然而,这种做法却可能给心脏带来极大的负担。当我们快速大量补充水分时,血容量会迅速增加,这无疑加重了心脏的工作负担。更为危险的是,冰冷的刺激会导致血管,尤其是冠状动脉骤然收缩痉挛,这种痉挛可能诱发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

曾经有这样的案例,一位年轻人在剧烈运动后,一口气喝下了一整瓶冰镇可乐,没过多久就感到胸口剧痛,被紧急送往医院后,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这绝非个例,生活中因猛灌冰水或冷饮而引发心脏问题的情况时有发生。

那么,如何正确补充水分呢?我们应遵循温饮慢饮的原则,少量多次地饮用温开水,水温在 35 – 40℃最为适宜。这个温度的水既能迅速补充水分,又不会给心脏带来过大刺激。此外,常温的清心茶,如菊花茶、莲子心茶,也是不错的选择。如果出汗较多,除了补充水分,还应适量补充含钾食物,像香蕉,或者饮用淡盐水,以维持体内的电解质平衡。

久待低温空调房:舒适中的隐患

在酷热难耐的大暑,低温空调房成为了人们的避暑 “天堂”。然而,长时间待在这样的环境中,却可能对心脏造成潜在威胁。室内外温差过大(超过 5℃),加上密闭空间内的含氧量降低,会使血管反复收缩舒张,导致血压剧烈波动,大大增加了心脑血管意外的发生风险。

想象一下,您从炎热的室外突然进入温度极低的空调房,血管会在短时间内迅速收缩;而当您又从空调房走到室外时,血管又会迅速扩张。这种频繁的血管收缩舒张变化,就如同让心脏在短时间内经历 “冰火两重天”,心脏需要不断地调整工作状态来适应,长此以往,心脏不堪重负。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我们在使用空调时要适度。将空调温度设置在 26 – 28℃,这个温度既能保证室内凉爽,又能减少与室外的温差。同时,要避免冷风直吹身体,尤其是头部和颈部。并且,要定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的新鲜和含氧量。当我们出汗后,不要立即进入低温环境,应先擦干汗水,等体温稍微下降后再进入空调房。此外,颈背部的保暖也很重要,可适当添加衣物,避免受寒。

深夜暴食(尤其高脂高盐):给心脏 “加餐” 的危害

忙碌了一天,晚上约上朋友吃顿夜宵,似乎是一种放松的方式。然而,如果在深夜暴饮暴食,尤其是食用高脂高盐的食物,那对心脏来说可不是什么好事。中医有云 “胃不和则卧不安”,而在子丑时(23 点 – 3 点),正是肝胆疏泄、藏血养心的关键时期。此时进食油腻食物,会加重肠胃的消化负担,进而影响心脏的正常休息和功能,甚至可能诱发心肌梗死。

曾有研究对一组经常深夜吃高脂高盐夜宵的人群进行跟踪调查,发现他们患心血管疾病的概率明显高于正常饮食人群。这是因为这些高脂高盐食物进入人体后,会使血液中的血脂、血压升高,血液黏稠度增加,导致心脏需要更大的力量来泵血,增加了心脏的负担。

为了心脏健康,晚餐应尽量做到早吃、清淡且只吃七分饱。要坚决拒绝高脂宵夜,像烧烤、油炸食品、重口味的麻辣小龙虾等,都应在夜晚的餐桌上 “退场”。如果实在需要吃夜宵,可以选择一些安神养心的食物,比如少量的温牛奶,它富含色氨酸,能帮助人体产生褪黑素,有助于睡眠;或者来一碗百合莲子羹,百合和莲子都有宁心安神的功效,既能满足食欲,又不会给心脏造成太大负担。

长期熬夜 / 情绪激动:心脏的 “慢性杀手”

现代生活节奏快,熬夜似乎成了很多人的生活常态。然而,长期熬夜会严重扰乱人体的生物钟。在夜间,本应是身体各器官休息的时间,此时交感神经却因熬夜而兴奋起来,导致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心脏无法得到充分的休养。

同时,大暑时节的高温天气容易让人心情烦躁,出现 “情绪中暑”。情绪的剧烈波动,如过度激动、愤怒等,会使血压急剧飙升,增加血管意外的发生风险。比如,有些人在与人争吵后,突然感到心慌、胸痛,这就是情绪激动对心脏产生的不良影响。

想要保护心脏,就要保证良好的睡眠。务必在 23 点前入睡,重视子时(23 – 1 点)的深度睡眠,这段时间是身体修复和调整的黄金时期。中午(11 – 13 点)也可以小憩 15 – 30 分钟,这能让心脏在忙碌的一天中得到短暂的休息,有助于恢复精力。在情绪调节方面,我们要主动保持冷静,遇到事情不要过于激动。可以通过听舒缓的音乐、进行冥想、找朋友倾诉等方式来放松自己,缓解压力。此外,适度的舒缓运动也很重要,比如晨起或傍晚进行散步、打太极拳等,让身体微微出汗即可,这样既能促进血液循环,又能舒缓身心压力。

高危人群特别提醒

对于已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来说,在大暑这个特殊时期,更要格外注意心脏健康。务必严格遵医嘱服药,不能随意增减药量或停药。同时,要加强对血压、心率的监测,随时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如果出现持续超过 15 分钟不缓解的胸骨后压榨痛 / 闷痛,并且伴有大汗、恶心、气短等症状,或者突发严重心悸、头晕、晕厥,这可能是心脏发出的紧急求救信号,此时一定要立即拨打 120 急救电话,争取宝贵的救治时间。

心养则暑安。在大暑时节,我们要认清这四大 “伤心” 习惯,运用 “顺时养护” 的理念,结合现代医学的认知,从生活的点滴做起,守护好我们的心脏,让自己安然度过这个炎热的季节,拥有长久的 “心” 健康。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