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象级爆品:从海外到国内,重力眼罩成“睡眠新宠”
今年年初,一款形似“被子”的重力眼罩在电商平台悄然走红。与传统绑带式织物眼罩不同,它采用微重力珠填充(约250g),均匀分布于眼周,通过轻微压力模拟“被拥抱”的触感,帮助用户放松神经、快速入眠。有用户反馈:“戴上10分钟,呼吸就变沉了。”

这一产品的灵感源自欧美流行的重力毯(Weighted Blanket),其原理基于20世纪8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提出的**“深度压力触摸”理论**——适度的压力能刺激大脑释放血清素和褪黑素,从而缓解焦虑、改善睡眠。最初,重力毯被用于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自闭症等,后来逐渐进入大众消费市场,诞生了Gravity、Lumos等国际品牌。
在国内,米度狗品牌创始人高总在海外旅行时接触到这一产品,亲测有效后决定将其引入中国市场。他发现,国外重力眼罩售价高达70-80美元(约合人民币500-600元),而国内供应链成熟,完全有能力做出90多元的高性价比产品。于是,他联合厂商优化设计,推出更轻量化(适应亚洲女性需求)、造型更贴合(如“芭蕉叶”外观)的重力眼罩,并通过本土化改良迅速打开市场。
市场爆发:天猫618销量翻倍,助眠经济增速超100%
在睡眠经济的浪潮下,助眠产品迎来爆发式增长。数据显示:
- 天猫618期间,重力眼罩品类销量同比增长100%,部分品牌如米度狗仅这一单品年销售额就突破千万元。
- 助眠眼罩类目整体增速约40%,2025年天猫平台规模预计接近3亿元。
- 更广泛的睡眠经济市场(包括枕头、耳塞、香薰等)预计2025年突破5700亿元,其中助眠产品增速领跑。
除了重力眼罩,其他助眠品类同样表现亮眼:
- 亚朵集团一年卖出380万只深睡记忆枕。
- 含“助眠”概念的香薰机、精油销量增速超99%。
- 盒马推出“晚安牛奶”,主打助眠功能,上市即热销。
争议与机遇:是“睡眠神器”还是“智商税”?

尽管重力眼罩销量激增,但消费者评价两极分化:
✅ 支持者认为它能有效缓解失眠,尤其适合焦虑、压力大的人群,甚至比褪黑素更安全。
❌ 质疑者则吐槽:“容易滑落”“只适合平躺睡姿”“价格不值”。
对此,行业专家分析:
- 重力眼罩并非万能,但对轻度失眠、神经敏感人群确实有一定帮助。
- 争议主要源于个体差异,比如部分用户觉得“微压感”不舒服,而另一些人则认为“恰到好处”。
- 市场仍需教育,消费者对“深度压力助眠”的科学原理认知有限。
创业故事:从VR到助眠赛道,9年深耕终破局
米度狗创始人高总的创业历程颇具代表性:
- 早期探索(VR眼镜):大学时期因睡眠环境差,开始使用眼罩耳塞,毕业后靠VR项目赚到第一桶金100万元。
- 转型助眠(耳塞细分市场):发现国外耳塞品牌主导市场,于是精细化运营(按尺寸、软硬度分类),单月销量达3000-4000元。
- 品牌化(天猫店+研发创新):2020年入驻天猫,逐步拓展至眼罩、耳塞、睡帽等7-8个助眠类目,其中眼罩占比40%,天猫旗舰店重力眼罩已售4万件。
- 爆款打造(重力眼罩迭代5代):通过分区设计、天然材质、轻量化优化,让产品更贴合亚洲用户需求,目前月销数万个,全网年销破千万。
未来趋势:材质升级、场景多元、出海掘金
- 产品创新:
- 天然材质(蚕丝、棉花、羽绒)提升舒适度,兼顾养肤、透气。
- 夏季爆款(冰丝眼罩),结合“抱冷经济”需求。
- 情绪价值(插画、香型设计),增强用户体验。
- 营销与渠道:
- 线上为主(小红书、抖音种草+电商转化)。
- 出海机遇(米度狗已入驻亚马逊,反向输出海外市场)。
- 行业挑战:
- 低价竞争挤压利润,需靠差异化研发突围。
- 行业标准缺失,部分产品良莠不齐,影响消费者信任。
结语:谁将定义“一夜好眠”?
睡眠经济已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健康产业之一,而助眠眼罩作为细分赛道,正从“小众需求”走向“大众市场”。米度狗等品牌通过本土化创新、精准营销和供应链优势,成功抢占市场高地。
未来,只有真正解决用户痛点(如失眠、焦虑、差旅睡眠差等)的品牌,才能在千亿蓝海中成为“细分类目突围者”甚至“行业定义者”。而对于消费者来说,选择适合自己的助眠产品,或许比盲目跟风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