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8元咖啡”背后的疯狂扩张:库迪能否复制蜜雪冰城神话,还是重蹈瑞幸覆辙?

价格战的”核弹”:从9.9元到2.68元,库迪的底气何在?

2024年的咖啡市场,一场比外卖补贴战更激烈的价格战正在上演。当瑞幸的9.9元咖啡逐渐回归常态时,库迪突然甩出”王炸”——2.68元的生椰拿铁、6.9元的柚见美式,甚至比便利店一瓶矿泉水还便宜。

这背后,是库迪**”以价换量”的激进策略**,目标直指2025年底5万家门店,远超瑞幸(约2万家)和星巴克(约7000家)的总和。但如此低的定价,库迪真的能赚钱吗?

1. 加盟商”买单”的价格战
库迪采用纯联营模式(类似蜜雪冰城),不收加盟费,但通过设备租赁、原料采购、毛利分成盈利。据加盟商透露,一杯咖啡的实际成本约11-12元(原料+房租+人工),但售价仅2.68-9.9元,亏损部分由库迪补贴+加盟商承担

2024年5月,库迪推出**”高房租补贴(单杯最高4元)+下沉市场补贴(单杯最高2元)”,进一步降低加盟商压力,但最终仍是“羊毛出在羊身上”**——加盟商要么亏本经营,要么提高售价影响销量。

2. 库迪的”蜜雪冰城梦”?
库迪创始人陆正耀曾靠瑞幸一战成名,如今却走上了**”低价+疯狂加盟”的路子,试图复制蜜雪冰城的成功。但蜜雪冰城的核心优势是供应链极致优化**(自建工厂+全球采购),而库迪的供应链却问题频发:

  • 设备不统一(星巴克同款、瑞幸同款、国产混用),导致出品不稳定;
  • 原料成本高(咖啡豆、牛奶价格波动大),难以长期维持低价;
  • 加盟商抱怨:”卖得越多,亏得越多”。

“寄生店”模式:无孔不入的扩张,还是饮鸩止渴?

当标准店扩张放缓,库迪另辟蹊径——“店中店”(COTTI Express),即在便利店、药店、甚至公共厕所旁放一台咖啡机,10平米就能开店

1. 极速扩张的”捷径”

  • 低门槛:最低10万元(标准店需30万+),甚至**”最低10万起”**;
  • 无独立门店:员工可能是便利店员”系上围裙做咖啡”;
  • 疯狂铺量:2024年6月突破1.5万家,目标5万家

2. 但问题随之而来

  • 品牌形象崩塌:消费者吐槽”取餐窗口小如夹缝””咖啡淡如水”;
  • 常规门店反弹:标准店加盟商不满”寄生店”抢生意,库迪被迫限制外卖;
  • 紧急叫停又重启:2024年底暂停”寄生店”,2025年初又改向B端加盟商开放

这种”无底线扩张”模式,短期内能堆出漂亮数字,但长期来看,品牌价值、产品质量、加盟商信任都可能被透支。

副业突围:”咖啡+”战略,还是病急乱投医?

面对供应链短板和爆款缺失,库迪开始**”渠道复用”——卖早餐、便当、奶茶,甚至试水“咖啡+便利店”**。

1. 新品乏力,只能抄瑞幸作业

  • 瑞幸靠生椰拿铁、酱香拿铁等爆款走红,而库迪的”新品”多是换汤不换药;
  • 加盟商吐槽:”研发团队半年憋不出一个新品”。

2. 仓促跨界,风险极高

  • 鲜食供应链复杂(短保、冷链),与咖啡的全球豆源采购逻辑不同;
  • 陆正耀此前试水的**”趣小面””预制菜”均失败**,这次胜算几何?

更危险的是,当库迪变成”杂货铺”,消费者可能不再认可其咖啡专业性,最终滑向**”廉价快餐店”**的定位。

库迪的未来:蜜雪冰城还是下一个瑞幸??

1. 乐观情况:成为”咖啡界的蜜雪冰城”

  • 如果供应链能优化,低价策略持续吸引下沉市场,库迪可能像蜜雪冰城一样,靠薄利多销+规模效应盈利;
  • 但蜜雪冰城有自建供应链+极致成本控制,库迪目前尚未证明这一点。

2. 悲观情况:重蹈瑞幸覆辙

  • 现金流紧张:瑞幸刚获2.5亿美元融资,库迪却依赖加盟商输血;
  • 品牌信任危机:如果加盟商大规模亏损,可能引发关店潮;
  • 市场饱和:中国咖啡市场增速放缓,5万家门店可能远超需求。

消费者不想库迪倒下,但更想要一杯好喝的咖啡

“作为穷咖友,是不希望库迪倒下的,库迪一倒,剩瑞幸一家独大又得涨价。”——这可能是当下消费者最真实的想法。

但库迪的挑战在于:低价能换来用户,却换不来忠诚度;疯狂扩张能堆出数字,却堆不出品牌价值。如果不能解决供应链、产品力、加盟商管理三大问题,5万家门店可能只是一场资本驱动的泡沫

最终,库迪会成为中国版的蜜雪冰城,还是又一个瑞幸式教训?时间会给出答案。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