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暑期档上半场:大盘遇冷与多元探索并存
2025年暑期档过半,剧集市场呈现“高开低走”态势。云合数据显示,7月以来有效播放单日估值稳定在2亿左右,较去年同期的2.5亿明显下滑,总票房仅迈过30亿门槛的电影市场同样未现爆款。这一现象折射出行业两大趋势:头部剧集缺失导致大盘热度不足,以及平台主动放弃“押宝式”策略,转向多元题材布局。

与往年依赖《庆余年》《长相思》等头部大剧拉动流量不同,今年暑期档缺乏“现象级”作品。但爱优腾芒通过差异化排播,仍构建了丰富的内容生态:刑侦政法题材形成“四剧连发”的矩阵效应,古装剧则通过类型融合与叙事创新寻求突破。这种“去中心化”的市场格局,既反映了行业对风险的规避,也暗含对观众分层需求的精准捕捉。
二、刑侦题材爆发:专业主义与社会议题的深度绑定
今年暑期档最显著的变化,莫过于刑侦政法题材的集体崛起。优酷《以法之名》、爱奇艺《正当防卫》、腾讯视频《扫毒风暴》及央视+平台联播的《利剑·玫瑰》形成接力之势,覆盖检察侦查、缉毒打拐等多维度叙事。

1. 从“娱乐化”到“专业化”的转型
这批剧集的共同特点是以真实案件为基底,强调法律细节与社会价值。例如:
- 《以法之名》走访四省检察院,聚焦企业家被诬陷案,探讨司法系统性风险;
- 《正当防卫》引入“7秒判定”等法律冷知识,呼应昆山反杀案争议;
- 《扫毒风暴》以1995年“12.36吨冰毒案”为原型,揭露经济转型期的道德困境。
这种创作手法不仅提升了剧集的公信力,更将其转化为社会情绪的泄洪口。观众在追剧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完成对司法公正、基层治理等议题的思考,形成“悬疑叙事+公共讨论”的双赢模式。
2. 平台差异化竞争策略

各平台通过剧场化运营强化品牌辨识度:
- 优酷“白夜剧场”以《以法之名》开启“守正系列”,主打现实主义;
- 爱奇艺“迷雾剧场”借《正当防卫》重启悬疑赛道;
- 腾讯视频借《扫毒风暴》巩固警匪剧基本盘;
- 央视与视频平台联播的《利剑·玫瑰》,则开创主旋律剧全域覆盖新模式。
这种策略既避免了同质化竞争,又通过细分受众实现市场全覆盖。
三、古装剧破局:类型融合与叙事解构
在古偶题材降温的背景下,今年暑期档的古装剧呈现出三大创新方向:
1. 反套路叙事:从“甜宠”到“嘴替”
《书卷一梦》以“穿书+无限流”设定颠覆传统古偶,通过解构大婚捅刀、英雄救美等滥俗桥段,成为“烂剧受害者”的嘴替。其阴间BGM配三角转圈的魔性场景,精准狙击年轻观众吐槽文化。
2. 类型嫁接:中式恐怖+职业剧
《朝雪录》融合宋代法医验尸技法与志怪元素,在“无头新娘案”中营造中式恐怖美学,既区别于《御赐小仵作》的写实路线,又延续了《唐朝诡事录》的诡谲氛围,激活仵作探案赛道新可能。
3. 招商升级:内容与商业联动
《锦绣芳华》虽收视不及前作,但通过“商战+非遗”设定(如茶百戏、白族扎染)吸引食品饮料、文旅品牌投放,单集招商额破10.5亿,印证平台对“内容—商业”生态的重视。
四、下半场前瞻:男频IP与奇幻题材能否引爆市场?
面对上半场的平淡表现,各大平台在暑期档下半场押注三大潜力题材:
1. 男频仙侠:《凡人修仙传》的破圈野心
优酷《凡人修仙传》凭借200万预约量和顶尖特效,试图颠覆男频剧“剧不如动漫”的痛点。若成功,或将带动《大道朝天》等同类IP开发,重塑男性向内容市场格局。
2. 暗黑悬疑:《定风波》的团队探案
爱奇艺《定风波》以“美强惨”人设和朝堂权谋+江湖侠义的融合,瞄准《唐朝诡事录3》空缺的悬疑市场,团队协作模式或成古装探案新方向。
3. 现代奇幻:《枭起青壤》的神话重构
腾讯视频《枭起青壤》结合《山海经》元素与都市悬疑,尾鱼原著粉丝基础与顶级制作班底为其提供爆款潜质,但需平衡奇幻设定与现实逻辑的衔接。
五、结语:观众分化时代的“黑马”逻辑
2025年暑期档的关键词已从“头部独大”转向“长尾效应”。在观众审美日益分化的背景下,刑侦剧的专业主义、古装剧的类型解构、男频IP的视觉革新,共同构成破局路径。未来的竞争不再是单一作品的流量争夺,而是平台能否持续产出“精准满足细分需求”的内容矩阵。正如《以法之名》引发的司法讨论所示,好剧的标准已不仅是收视率,更是其能否成为社会议题的镜子——这或许才是暑期档真正的“爆款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