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延寿运动” 被发现!跑步、游泳都不如它

人人都知道运动有益健康,但那么多运动项目,哪个性价比最高?哪个对长寿更有益?

一项科学研究发现,“最延寿” 的运动是球拍运动。

研究发现球拍运动最延寿

欧洲衰老生物学研究所对此做了研究,发现 “最延寿” 的运动是球拍运动。一篇发表在国际期刊《老年科学》的研究对专业运动员的寿命数据进行分析,揭示了运动类型与寿命延长之间的联系。

研究人员纳入了 183 个国家的 95210 名运动员和 44 个运动项目,计算分析后得出结论,球拍(挥拍)类运动在男性群体中将寿命延长了 5.7 年,女性则延长了 2.8 年。

不仅如此,与之相关的全因死亡率降低达 47%,游泳和散步虽好,但仅分别降低 28% 和 36%,球拍运动的心血管死亡风险降低幅度更是高达 56%。

球拍运动,从头到脚修复身体

球拍运动兼具了力量、平衡、灵活和柔韧性的锻炼性质,属于强度适中型运动。尤其是隔网性运动又属于无身体接触、技能主导的团体性活动,趣味性强,兼具社交属性,对于促进身心健康均有显著作用。

  1. 有益心血管:不仅有助提高心肌供氧能力和心脏功能,降低血压、血脂、血液黏稠度以及身体炎症水平,还能改善机体代谢。
  2. 健脑护眼:在击球前,眼睛要判断球路,大脑快速对球速、角度、力量等作出判断,神经系统将综合分析结果快速传递给运动系统,调动相应肌肉群完成一系列动作。
  3. 缓解颈椎病:长时间伏案工作或玩手机的人,颈椎大多出现僵硬。打羽毛球时,颈部肌肉能从中得到拉伸,从而缓解肌肉紧张与疲劳。
  4. 提高身体灵活性:在打球、接球的过程中,身体迅速摆动,能增强肌肉力量,提高身体敏捷性和协调性。
  5. 改善情绪:挥拍运动趣味性和互动性强,通过奔跑和变换身体姿势感受接球的互动,当击球者赢球时会有一种满足感,能极大愉悦身心。

球拍运动要防 6 种伤

球拍类运动也有一定风险,易引发多种损伤,以下几种最常见:

  1. 肩部损伤:如肩峰下撞击综合征、肩袖损伤等,往往源于挥拍时反复做抬肩、旋肘等动作,超过关节正常生理范围,且伴随高强度的爆发力和大负荷的运动量。
  2. 手腕挫伤:摔倒后手撑地、挥拍时过度压腕等可导致手腕挫伤。
  3. 肘关节损伤:“网球肘” 发生率较高,主要是频繁做前臂旋后、伸腕等动作,以及过度屈腕发力所致。
  4. 腰部损伤:主要包括急性腰扭伤、腰椎间盘突出等,多是腰部过度扭转、快速用力等导致。
  5. 膝关节损伤:运动中膝关节常需在半屈曲位(关节不完全屈曲也不完全伸展的状态)完成扭转,此体位下的膝关节稳定性差,容易受伤。
  6. 下肢损伤:在起跳、落地、急停、急转时,因地面不平、肌肉力量不足、动作失误、注意力不集中等,引起跟腱断裂、小腿三头肌撕裂、踝关节扭伤等。

建议做球拍运动时要做好以下准备:

  1. 选对场地与装备:最好在有龙骨地板或塑胶场地上运动,避免水泥、瓷砖等硬地,减少关节劳损。同时,根据自身技术、打法、能力挑选适合的装备,关注球拍的重量、挥重、平衡点、线的磅数等,可辅助使用护膝、护踝等护具。
  2. 做好热身与拉伸:运动前要先进行热身,常采用慢跑、操类运动进行神经肌肉动态激活;运动后,可采用按摩或静态拉伸放松,消除疲劳,促进恢复。针对肌肉承受较大负荷的部位,如大腿、小腿、手臂等,拉伸到最大幅度时保持 20~30 秒,重复 2~3 次。
  3. 掌握正确技术动作:研究显示,技术动作不合理导致的损伤占 1/3 以上,是首位运动伤害原因。每项运动、每个动作都有不同要求,建议开始运动前请专业教练进行规范指导,或通过视频学习正规动作要领,再做锻炼。
  4. 适量锻炼,增强体能:身体疲劳会导致技术动作变形,引起多种急性损伤。建议一周运动 3~5 次,每次时长控制在 45~60 分钟,以身体可承受、运动次日感觉精力充沛、无疲劳感为宜。重点增强核心、肩部、手臂和腿部肌肉的锻炼,评估并加强自身 “弱点” 环节,提升运动能力。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