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大自然如同一位神奇的画师,将世界渲染得五彩斑斓。然而,伴随着美景而来的,是气候的干燥与多变。在这个季节里,人体仿佛置身于一个微妙的平衡之中,需要精心呵护。除了保证每天 1500 – 2000 毫升的水分摄入,少量多饮、小口慢饮自然冷却至 40℃左右的白开水外,我们还可以借助一些特殊的 “水”,来更好地适应秋季,呵护身体。

润肺防燥:百合银耳雪梨羹,给肺脏一场温柔的滋养
中医理论中,秋与肺相应,肺喜润而恶燥。当秋燥之气袭来,首当其冲的便是肺脏。此时,人体常常会出现干咳少痰、口干咽干等呼吸道不适,皮肤也变得干燥粗糙,毛发干枯,仿佛失去了往日的润泽。这是身体在向我们发出信号,提醒我们需要润肺防燥了。
百合银耳雪梨羹堪称润肺的绝佳选择。百合,素有 “润肺止咳圣品” 的美誉,它能滋阴润肺,对于缓解干咳、咽干等症状效果显著。银耳富含天然植物胶质,不仅能滋阴润燥,还能美容养颜,让肌肤重现光彩。雪梨则是清热生津的能手,能有效缓解肺燥引起的不适。
制作这道羹汤并不复杂。在锅中放入鲜百合、泡发好的银耳以及切成小块的雪梨,加入适量冰糖,炖煮至食材软糯、汤汁黏稠即可。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糖尿病患者由于需要严格控制糖分摄入,应避免添加冰糖;胃寒人群则不宜过多食用,以免加重肠胃负担。
疏肝理气:玫瑰茉莉花茶,为心灵添一抹芬芳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面对秋天的肃杀之景,人们的情绪也容易受到影响,变得悲伤、抑郁,进而导致肝气郁结。从五行相生相克的角度来看,秋季肺经气血旺盛,肺属金,肝属木,金旺克木,使得肝木容易受损。因此,秋天时人们常常会出现情绪抑郁、胁肋胀痛、咽喉有异物感、双目干涩发痒、失眠等不适症状。
玫瑰茉莉花茶就像是一位贴心的情绪调节师。玫瑰花香气浓郁,具有行气解郁、活血化瘀的功效;茉莉花则能理气开郁、辟秽和中。二者搭配在一起,能有效缓解压力、调畅情绪。
制作时,取玫瑰花、茉莉花各 3 – 5 克,洗净后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大火煮开后再转小火煮 15 分钟即可。但要注意,玫瑰花有活血作用,孕妇饮用可能会对胎儿造成影响,经期女性饮用则可能导致月经量增多,所以这两类人群应避免饮用。
调理脾胃:红香茶,给肠胃一个温暖的拥抱
进入秋季,气温逐渐下降,早晚温差加大。胃肠道对这种天气变化极为敏感,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胃肠道疾病,出现腹胀、腹泻、腹痛等症状,原本有胃病的人,病情也容易加重。因此,秋季健脾养胃至关重要。
红香茶具有温中理气、燥湿和胃的功效。它的配方中,小茴香能散寒止痛、理气和胃,红茶则有暖胃、助消化的作用。将小茴香 3 – 5 克、红茶 5 克洗净后,加入适量清水,煮开后再煮 3 – 4 分钟,根据个人口味加适量冰糖调味即可。
然而,阴虚体质人群本就体内阴液不足,容易上火,饮用红香茶可能会加重上火症状;容易上火人群也应避免饮用,以免 “火上浇油”。
增强免疫力防流感:紫苏黄芪饮,为健康筑牢防线
秋季是流感的高发季节,此时养护好肺气、固好卫气,对于增强自身抵抗力至关重要。紫苏叶具有解表散寒、行气和胃的功效,家中常备紫苏叶,能在流感来袭时发挥重要作用。
紫苏黄芪饮集合了黄芪、紫苏叶、生姜、麦冬等食材的力量。黄芪能益气固表,增强人体免疫力;紫苏叶可解表散寒;生姜能温中散寒、发汗解表;麦冬则能养阴润肺。将黄芪 5 克、紫苏叶 10 克、生姜 10 克、麦冬 15 克洗净后,加入适量清水,浸泡 10 分钟后再煮 30 分钟,晾至温热饮用。
对于易上火人群,可以将黄芪替换为党参,以避免上火。而三岁至十岁的儿童,身体机能尚未发育完全,用量需减半,以确保安全有效。
在这个美好的秋季,让我们从这四杯 “水” 开始,用心呵护自己的身体,以健康的姿态迎接每一个灿烂的秋日。无论是润肺防燥、疏肝理气,还是调理脾胃、增强免疫力,这些饮品都能成为我们养生路上的得力助手。愿大家都能在秋季收获健康与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