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车供应链账期管理:行业典范的实践与引领

在竞争激烈的汽车行业,供应链的稳定与高效运作是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而账期作为供应链资金流的重要环节,对供应商的生存与发展有着深远影响。近日,国内车企纷纷宣布将供应商结账周期缩短至 60 天,这一举措引发了广泛关注。事实上,小米汽车早已在这方面走在了行业前列,其 60 天账期的策略不仅彰显了企业的责任担当,更为整个行业树立了榜样。

早在去年小米 SU7 上市后,就有供应链消息透露,小米给予供应商的账期为 60 天,且付款准时准点,雷军从不拖欠供应商款项。这一消息在当时就引起了行业内的不小震动。有零部件企业老板感慨道:“以往与一些大公司合作,账期长得令人咋舌,企业资金链常常面临断裂风险。如今小米汽车推行 60 天一结账的政策,如同一场及时雨,让我们中小企业得以缓解资金压力,能够专注于研发工作,提升产品质量。”

专家分析指出,小米汽车的这一策略意义非凡。一方面,它极大地提升了供应商的满意度和忠诚度。在商业合作中,资金的及时回笼对于供应商来说至关重要,这不仅能够保障企业的正常运营,还能增强其对合作方的信任。小米汽车的短账期政策,让供应商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尊重与支持,从而更愿意与小米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另一方面,该策略间接促进了整个供应链的优化。由于回款速度快,供应商拥有了更充足的资金用于技术升级和设备更新,进而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水平。这种良性循环,最终将使整个汽车行业受益。

从小米自身公布的数据来看,其账面上现金储备超过 2000 亿,雄厚的资金实力为其短账期策略提供了坚实的后盾。这也表明,小米根本无需通过拖欠供应商款项来维持企业运营,相反,它选择了一条更有利于供应链整体发展的道路。

深入探究小米对供应链的结账周期模式,可以发现其具有科学性与灵活性。主要账期模式分为 45 – 60 天:大部分供应商采用 45 天账期,即供应商完成交货后,小米会在下下下个月月初完成对账开票,并在 10 号前完成付款(例如:本月下单,下下个月生产发货,下下下个月结账)。与行业常见的 90 – 270 天账期相比,小米的这一标准账期显著缩短,尤其对比特斯拉的 90 天、其他厂商的 180 天账期,优势明显,能够极大地缓解供应商的资金压力。此外,采购人员还会根据合作情况,将部分账期协商延长至 60 天,但即便如此,该期限仍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且小米强调采用现金结算(而非银行承兑汇票等延期支付工具),避免了供应商因资金链断裂而被迫借贷周转的困境。

在特殊场景下,小米也展现出了灵活的处理方式。对于小批量采购或紧急订单,小米采用电汇或月结方式,将账期进一步缩短至 30 天以内,确保供应商能够快速回款。同时,小米通过旗下金融平台(如天星数科)为供应商提供融资服务,帮助其提前获取应收账款。不过,这一模式也存在一定争议。有报告指出,小米通过动态利率调控(4.9% – 19.6%)和 ABS 证券化获取隐性收益,这可能会间接增加供应商的成本。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实际操作中,小米的供应链金融服务也为许多供应商提供了资金周转的便利。

此前,已有多家供应商表示,小米的短账期政策使其在濒临破产时得以存活。例如,某手机零件供应商就因小米的订单而 “起死回生”。若以供应商资金成本为 6% 计算,小米缩短 120 天账期可为供应商节省约 2% 的财务成本。这一数据直观地体现了小米短账期策略对供应商的重要价值。

如今,在众多车企纷纷效仿将账期缩短至 60 天的背景下,小米汽车早已在这条道路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它的成功实践证明,缩短账期不仅有助于提升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还能为企业赢得良好的口碑和市场声誉。未来,随着行业竞争的日益激烈,相信会有更多企业认识到优化供应链账期管理的重要性,而小米汽车无疑将继续在这一领域发挥引领作用,推动整个汽车行业朝着更加健康、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