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屏族”警惕!常州女子久坐刷手机突发眼中风 医生紧急提醒这些习惯正在摧毁你的视力

近日,江苏常州一位中年女性因左眼突发视物模糊、视野缺损紧急就医,被诊断为”视网膜分支动脉阻塞”(俗称”眼中风”)。令人震惊的是,医生指出,这一急性致盲性眼病竟与她长期久坐刷手机、高血压控制不佳密切相关。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眼中风”正悄然盯上年轻群体,医生紧急呼吁:别让不良习惯毁了你的”心灵之窗”!


一、刷手机刷出”眼中风”?真实病例敲响警钟

据了解,这位50多岁的女性患者患有高血压多年,但未规律服药,血压长期处于较高水平。更关键的是,她每天平均使用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长达8-10小时,且多保持久坐姿势。”发病当天,她突然感觉左眼眼前发黑,像被黑影遮挡,看东西一片模糊。”接诊医生回忆道。

经检查,患者被确诊为”视网膜分支动脉阻塞”——这是”眼中风”的一种类型,发病机制类似脑中风,是由于视网膜动脉血管堵塞导致局部缺血缺氧。医生强调:”该病发病急骤,黄金救治时间仅90分钟至2小时,若未及时治疗,可能导致永久性视力丧失。”


二、”眼中风”为何盯上年轻人?三大高危因素揭秘

传统观念中,”眼中风”多见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尤其是合并”三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或动脉硬化者。但近年来,临床发现年轻患者比例显著上升,究其原因,与以下不良习惯密不可分:

  1. 久坐不动+过度用眼
    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刷手机、追剧,会导致血液循环减缓,眼部供血不足。研究表明,每久坐1小时,眼部微循环障碍风险增加10%。
  2. “三高”控制不佳
    高血压会损伤血管内皮,高血脂易形成血栓,高血糖则加速血管硬化。这位常州患者正是因高血压未规律治疗,加上电子屏幕蓝光刺激,诱发了血管痉挛和栓塞。
  3. 熬夜+精神压力
    长期熬夜会扰乱生物钟,导致血管反复收缩;精神压力过大时,体内肾上腺素分泌增加,进一步加剧血管痉挛。医生指出:”许多年轻人以为’熬完夜睡一觉就好’,实则身体已悄然受损。”

三、医生紧急支招:如何预防”眼中风”?

针对这一急症,眼科专家提出以下科学防护建议:

1. 控制基础疾病,定期体检

  • 高血压、高血脂患者需严格遵医嘱服药,每日监测血压。
  • 建议40岁以上人群每年检查眼底,尤其是”三高”患者。

2. 改善用眼习惯,避免”屏幕依赖”

  • 遵循”20-20-20法则”:每用眼20分钟,远眺20英尺(约6米)外物体20秒。
  • 调整屏幕亮度与距离:保持屏幕与眼睛距离50-70厘米,避免过亮或过暗环境。
  • 减少蓝光暴露:夜间使用电子设备时开启护眼模式,或佩戴防蓝光眼镜。

3. 规律作息,告别”报复性熬夜”

医生特别强调:”熬夜后’补觉’无法完全修复损伤,关键在于避免熬夜本身。”若不得不熬夜,可参考以下补救措施:

  • 控制时长:尽量在凌晨1点前结束工作,保证次日6-7小时睡眠。
  • 营养补充:熬夜后多吃富含维生素A(胡萝卜、菠菜)、Omega-3(深海鱼)的食物,多喝水促进代谢。
  • 适度运动:次日进行散步、瑜伽等轻度活动,加速血液循环。

4. 识别早期症状,把握黄金救治时间

“眼中风”典型表现为:

  • 突发单眼视力下降或视野缺损(如眼前黑影、遮挡感)。
  • 部分患者可能伴有眼痛或头痛。
    **一旦出现上述症状,需立即就医!**延误治疗可能导致不可逆视力损害。

四、健康生活才是”护眼之本”

医生呼吁:”与其依赖补救措施,不如从根本上改变生活方式。”建议从以下方面入手:

  • 每日运动30分钟:促进全身血液循环,包括眼部微血管。
  • 均衡饮食:多摄入深色蔬菜、坚果、鱼类等护眼食物。
  • 管理压力:通过冥想、深呼吸等方式缓解焦虑,避免血管异常收缩。

结语
“眼中风”并非老年人的”专利”,不良生活习惯正在让这一疾病年轻化。从常州这位患者的案例可见,高血压与久坐刷手机的叠加效应足以引发严重后果。保护视力,从放下手机、规律生活开始——毕竟,清晰的世界,才是生活最美的风景。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