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会员制商超的“退与进”
2025年7月,北京最后一家盒马X会员店——世界之花店将正式闭店。这标志着盒马X会员店在北京市场的彻底退出,也折射出会员制商超赛道的分化。

盒马X会员店曾是阿里新零售战略的重要尝试,对标山姆会员店,主打付费会员制、精选商品和高性价比。然而,短短几年间,盒马X会员店从巅峰时期的10家门店收缩至仅剩4家,而山姆却在全国加速扩张,计划年均新增8-10家门店。
二、会员体系的“内耗”与“精准”
盒马X会员店的困境,很大程度上源于会员体系的混乱。与山姆稳定的会员分层(普通会员260元/年,卓越会员680元/年)不同,盒马X会员店最初定价218元/年,后升级为黄金会员(258元/年)和钻石会员(658元/年),但权益与盒马鲜生高度重叠,导致消费者混淆。
更关键的是,盒马X会员店的权益无法与盒马鲜生的折扣化策略兼容。2023年,盒马推行“线下专享价”,但会员折扣无法叠加,甚至一度暂停新会员注册,严重削弱了付费会员的价值感。相比之下,山姆的会员体系清晰,且会员权益(如免费停车、退换货政策)更具吸引力,使得用户愿意为“闭眼买”的品质买单。
三、供应链与产品结构的“错位竞争”
盒马X会员店的另一个短板在于产品结构。山姆的核心优势在于冻鲜替代活鲜,避免与盒马鲜生直接竞争,同时通过高比例的非食品类商品(如家居、日化)提升客单价。而盒马X会员店试图以活海鲜差异化竞争,但这一优势已被盒马鲜生覆盖,导致用户缺乏单独办卡的动机。
此外,盒马的供应链策略在2024年转向极端性价比,导致供应商大幅压价,部分高品质供应商退出,商品品质下滑。而山姆则坚持**“品质优先”**,通过严格品控和专属供应链(如“山姆专用仓”)确保商品稳定性,形成“闭眼买”的用户信任。
四、战略收缩与市场选择
盒马X会员店的退场,也与阿里的战略调整密切相关。随着阿里聚焦主业,盒马从“多业态探索”转向**“鲜生+NB(社区超市)”双核心**,会员制商超模式被认为投入产出比不足。而山姆背靠沃尔玛,资金和供应链实力雄厚,能够持续扩张,尤其在二三线城市抢占市场。
五、未来:中产消费市场的“质价比”之争
盒马X会员店的失败,并不意味着付费会员制在中国行不通,而是说明**“单纯低价”无法留住中产消费者**。山姆的成功在于平衡了品质、选品和会员权益,而盒马若想重返这一市场,可能需要更清晰的差异化定位,而非单纯卷价格。
未来,中产消费市场的竞争将围绕**“质价比”**展开——既要品质稳定,又要价格合理。盒马若能调整供应链策略,重新设计会员权益,或许仍有机会;而山姆的扩张,则证明了中国中产市场对优质会员制商超的长期需求。
结语
盒马X会员店的退场,是阿里新零售战略调整的结果,也是会员制商超赛道“优胜劣汰”的体现。山姆的持续扩张,则印证了中产消费市场的潜力。未来的赢家,必然是能在品质、价格和会员服务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的玩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