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下餐饮市场,利润空间愈发逼仄,餐饮人宛如在荆棘丛中探寻生机,千方百计挖掘利润增长点。门店杂项成本的严控、灵活用工模式的推行以提升人效等策略纷纷登场。然而,有一个极易被忽视却蕴含巨大潜力的环节 —— 菜单,其中的诸多细节犹如散落的珍珠,串联起来便是闪闪发光的利润秘诀。业内资深人士直言:菜单堪称餐饮店的 “利润表”,若想实现盈利,就得精准拿捏菜单背后的 “小心机”。
三类产品构建盈利基石
菜单样式五花八门,但并非都能成为利润的源泉。缺乏盈利能力的菜单,即便制作得美轮美奂、内容丰富详实,也不过是徒有其表的 “花瓶”。设计菜单时,有一些行之有效的技巧,通常而言,一份能赚钱的菜单,必定包含引流品、爆款菜和利润品这三类产品,它们在餐厅的运营中扮演着不同角色,共同推动餐厅走向盈利。
引流品:打破进店壁垒
在竞争白热化、价格战硝烟弥漫的当下餐饮市场,吸引顾客进店绝非易事。此时,一款极具吸引力的引流菜便成为餐厅的 “敲门砖”。引流菜的核心使命并非盈利,而是降低顾客的进店门槛,激发他们进店尝试的欲望。
它需具备以下显著特点:其一,拥有较高的知名度,应选择大众普遍接受、跨越地域限制的国民级菜品,像 “麻婆豆腐”,早已成为各大菜系中的常见菜品,深受消费者喜爱。其二,具备突出的价格优势,其定价要低于市场平均水平,且与餐厅内其他主菜形成鲜明的价格差。例如,其他主菜定价 38 元起,而引流品仅需 19.9 元,这种强烈的价格反差,能让顾客敏锐地捕捉到 “占便宜” 的机会,从而吸引他们进店。其三,在菜单排版上要格外突出,将其放置在菜单最显眼的位置,诸如首页顶部或者视觉中心区域,并搭配大幅图片、加粗字体以及推荐标签等元素,全方位强化其价值感。一言以蔽之,引流菜的任务是招揽顾客进店,切勿对其寄予过高的盈利期望。
爆款菜:塑造品牌印记
爆款菜,即餐厅的 “招牌菜”,它是餐厅的灵魂所在,也是顾客记住餐厅的关键因素。打造爆款菜的核心目标,是构建品牌的独特性,树立良好口碑。它未必能带来最高的利润,但其必须拥有极高的辨识度,让顾客品尝一口便难以忘怀,并愿意主动为其传播。
餐饮行业中,“一款爆品成就一个品牌” 的成功案例屡见不鲜。以费大厨辣椒炒肉为例,这道菜凭借独特的风味和出色的品质,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据公开数据显示,2023 年费大厨一年就售出超过 500 万份辣椒炒肉,若按 68 元的单价计算,仅这一道菜的年销售额就高达 3.4 亿元。如今,在消费者心中,费大厨与辣椒炒肉几乎划上了等号。
在菜单设计过程中,一般会将爆款菜置于菜单的关键位置,并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生动地讲述其背后的故事、独特的特色以及蕴含的价值。费大厨的做法颇具代表性,它将整页菜单的四分之三版面都留给了辣椒炒肉这道菜,同时配上 “长沙必吃菜第一名”“辣椒炒肉第一品牌” 等认证标识,从各个维度加深顾客对该菜品的印象,使其成为餐厅的标志性符号。
利润品:支撑餐厅运营
利润品无疑是餐厅真正的盈利担当。它们或许不像引流菜那样以低价吸引眼球,也不像爆款菜那般声名远扬,但却是维持餐厅长期稳定运营的关键所在。
那么,什么样的菜品适合作为利润品呢?首先,从食材成本角度考量,应选用成本较低、毛利率较高的食材。例如一杯售价 20 元的柠檬茶,其食材成本可能仅为 1 – 2 元,毛利率可高达 90% 左右;相比之下,一份主菜的食材成本可能占售价的四五成,毛利率则相对较低。一般而言,像鸡肉(尤其是鸡翅、鸡胸)、鸡蛋、豆制品等食材,成本相对较低,常被用于制作利润品。当然,这并非意味着牛羊肉、海鲜类等食材无法打造高毛利产品,餐厅可以通过巧妙的 “包装” 来实现。比如近年兴起的汉堡肉,许多餐厅通过强调 “纯手工 0 预制”“100% 谷饲牛”,并在门店内展示 “现切、现绞、现煎、手工现拍” 等可视化制作过程,成功提升了普通牛肉饼的价值感和稀缺性,使其售价接近百元,显著拓宽了毛利空间。
其次,利润品的制作流程应尽量简单,因为这类菜品对厨师技术要求相对较低,出餐速度快,能够有效降低人工成本。在菜单布局方面,利润品无需占据最显眼的位置,但要确保出现在顾客浏览后的 “视线延伸区”,也就是顾客看完引流菜和爆款菜后自然会关注到的地方。如此一来,既能保证利润品得到充分展示,又能巧妙地融入菜单整体布局,减少刻意推销的痕迹,提高顾客的接受程度,使其在不经意间为餐厅贡献利润。
细节雕琢提升盈利空间
对上述三类菜品进行合理规划布局后,一份菜单的基本架构已然形成。然而,若要真正让顾客心甘情愿地打开钱包,还需在一些细节方面下足功夫。
组合销售:提升客单价
菜单组合中常用的 “黄金搭档” 策略,是将爆款菜与利润品进行捆绑销售。以费大厨为例,其将辣椒炒肉与柠檬茶组合销售,看似简单的搭配,实则蕴含着精心的设计。费大厨的辣椒炒肉作为爆款产品,定价 68 元,由于选用高品质黑土猪肉,且采用现切现炒的明档操作模式,食材成本和人工成本较高,毛利空间有限。而搭配高毛利的柠檬茶后,不仅能缓解辣椒炒肉的辣味,丰富菜品组合,还能大幅提升套餐利润。一杯售价 19 元的柠檬茶,成本仅 3 – 4 元,与辣椒炒肉组成套餐后,整体利润得到显著提升,实现了 1 + 1 > 2 的效果。
符号数据:赋予产品价值
通过巧妙运用一些符号或数据,可以让消费者觉得产品价格虽高,但物有所值。比如在分量表述上模糊化处理,将原本一份标准份定价 30 元的菜品,换成 “家庭分享装”,价格提高 10 元,实际分量仅增加 20%,却能让消费者感觉更划算。此外,进行附加值包装也是提升产品价值感的有效方式,如给普通饮品加上 “手工现榨”“无糖定制” 等标签,为辣椒炒肉打上 “湘菜大师现炒” 的名号,瞬间就能提升菜品在消费者心中的档次。同时,使用符号代替文字,如点赞图标、爆款标签、店主推荐、限量发售等,更能吸引顾客的注意力。量化数字体现稀缺感也是不错的方法,同样是限量供应的菜品,“每日仅限 20 份” 相比 “限量供应”,更能让顾客感受到紧迫感,从而提高下单的可能性。
诱人菜品图:激发购买欲望
图片在吸引消费者注意力、激发购买欲望方面具有强大的力量。对于川菜、湘菜等具有强成瘾性的菜品,通过直观的图片展示,能够极大地刺激消费者的食欲,缩短其决策时间,促使他们更快下单。在记忆层面,图像相较于文字也具有明显优势,一幅诱人的菜品图往往能让消费者对菜品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因此,餐厅在制作菜单时,应注重菜品图片的质量和展示效果,通过精美的图片将菜品的色香味全方位呈现给消费者,为顾客营造一场视觉盛宴,从而提高菜品的销售转化率。
动态更新保持菜单活力
值得注意的是,一成不变的菜单容易使顾客产生审美疲劳,进而影响顾客的复购率。因此,菜单应像一个 “活地图”,根据市场变化、季节更替以及顾客反馈,持续进行优化调整。
数据驱动:建立淘汰机制
餐厅每月都应对菜单进行数据复盘,清晰掌握哪些菜品畅销,哪些菜品无人问津。对于一些关键指标不达标的菜品,要果断采取下架措施。例如,点单率低于 5%、毛利低于 30% 的菜品,往往难以对餐厅的盈利做出积极贡献,继续保留可能还会占用资源,影响整体运营效率,应及时从菜单中剔除。同时,要高度关注顾客的真实评价,社交平台上的差评、门店服务员收集的意见以及外卖平台上的评论等,都是优化菜单的重要依据。通过对这些反馈信息的深入分析,餐厅能够精准了解顾客的需求和偏好变化,从而针对性地调整菜品,提高顾客满意度。
季节性更迭:强化时令菜
顺应节气变化及时更换菜单,是吸引顾客、提升满意度的有效策略。夏季来临,推出清爽解腻的凉菜、冰饮等产品,满足顾客在炎热天气下的饮食需求;冬季则适时推出滋补养生的热汤、炖菜等,为顾客驱寒保暖。例如,一些餐厅在夏季会推出凉拌黄瓜、绿豆汤等清凉菜品,冬季则主打羊肉汤、猪肚鸡等滋补佳肴。这种根据季节变化调整菜品的方式,既能契合市场需求,又能让顾客感受到餐厅对食材品质和时令特色的关注,增强顾客对餐厅的好感度和忠诚度。
结合节日营销:打造主题菜单
节假日是餐厅提升客流量的黄金时机,提前精心设计主题菜单,能够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吸引更多顾客到店消费。情人节推出情侣双人套餐,从菜品搭配到用餐环境布置,都围绕浪漫主题展开,为情侣们打造专属的用餐体验;中秋节推出 “团圆家宴”,丰富的菜品组合满足家庭聚餐的需求,传递团圆的节日氛围;圣诞节推出应景甜品和限定饮品,如姜饼人蛋糕、热红酒等,让顾客在享受美食的同时,感受节日的欢乐氛围。通过这些主题菜单的打造,餐厅不仅能够提高销量,还能借助节日的情感纽带,增强与消费者之间的互动和粘性,进一步提升品牌形象和市场竞争力。
菜单,绝非仅仅是 “点菜的清单” 这般简单。它是餐厅与顾客沟通的桥梁,是展示菜品魅力的舞台,更是实现盈利的关键工具。一张精心设计的菜单,能够洞察顾客的心理,抓住顾客的钱包,为餐厅带来源源不断的利润。而那些忽视菜单设计,盲目堆砌菜品的餐厅,或许正在不经意间错失本应属于自己的盈利机会。所以,餐饮从业者们,请珍视手中这张薄薄的菜单,用心挖掘其中的 “小心机”,让它成为餐厅走向成功的有力助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