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自动驾驶行业迎来颠覆性变革!萝卜快跑携手Uber启动”千车出海”计划 第六代无人车将登陆20国市场


【导语】

2025年7月16日,中国自动驾驶领军企业百度旗下萝卜快跑与全球移动出行巨头Uber联合宣布达成战略合作,计划年内向海外市场投放数千辆第六代无人驾驶汽车。这一合作不仅标志着自动驾驶技术首次实现规模化跨国商业落地,更被业界视为全球出行产业智能化转型的分水岭事件。双方将率先在亚洲和中东地区部署服务,未来逐步覆盖欧洲、北美等核心市场,预计三年内实现全球超百城运营网络布局。


一、战略级合作:重构全球出行生态版图

根据合作协议,萝卜快跑将依托Uber覆盖全球70余国的出行网络,将其第六代无人驾驶车辆接入Uber App服务体系。首批合作市场包括日本东京、韩国首尔、阿联酋迪拜等20个国际大都市,预计年底前完成首批千辆级车队部署。

“这不是简单的车辆投放,而是自动驾驶技术与成熟商业生态的深度融合。”百度智能驾驶事业群组总经理王云鹏透露,双方技术团队已打通数据接口与调度系统,Uber的实时路况算法将与百度Apollo ADFM大模型实现协同优化,使无人车具备更强的环境适应能力。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合作采用”轻资产运营”模式:Uber提供流量入口与本地化运营支持,萝卜快跑则负责技术研发与车辆维护。这种分工模式有效降低了跨国扩张的成本门槛,为行业提供了可复制的商业范本。


二、技术突破:ADFM大模型定义安全新标准

作为合作的核心支撑,萝卜快跑第六代无人车搭载的百度Apollo ADFM大模型成为行业焦点。该模型通过融合千亿级参数训练与仿真测试,在以下方面实现革命性突破:

  1. 决策精度提升:通过多模态感知融合技术,车辆对复杂场景的反应速度达到毫秒级,可精准识别突然出现的行人、非机动车等传统算法难点目标。
  2. 风险预判能力:基于因果推理引擎,系统能提前3秒预测潜在碰撞风险,较上一代产品事故率降低92%。
  3. 极端环境适应性:在暴雨、浓雾等恶劣天气下,仍能保持L4级自动驾驶能力,突破行业普遍存在的环境限制瓶颈。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测试数据显示,该车型在模拟真实路况下的安全性能达到人类驾驶员的11.3倍,接近民航客机的安全标准。”这相当于每行驶10亿公里仅需0.8次干预,远超行业平均水平。”百度首席技术官王海峰如是说。


三、市场布局:分阶段推进全球化战略

根据规划,双方将采取”三步走”战略逐步扩大市场覆盖:

阶段时间节点目标市场车辆规模
一期2025Q4亚洲(日韩)、中东(阿联酋)1000+辆
二期2026Q2欧洲(德国、法国)、东南亚3000+辆
三期2027Q1北美(加州、德州)、南美5000+辆

Uber首席执行官达拉·科斯罗萨西特别强调:”我们将优先选择政策开放度高、公共交通需求旺盛的城市切入。”据悉,东京与迪拜已为此开辟专属运营区域,当地政府提供包括路权优先、充电补贴等配套政策支持。


四、行业影响:加速自动驾驶商业化进程

此次合作在资本市场引发强烈反响。投行摩根士丹利最新研报指出,全球Robotaxi市场规模将在2030年突破3万亿美元,而中美企业的战略合作将缩短技术成熟周期至少18个月。

更深远的影响体现在产业链重构上:

  • 硬件供应商:激光雷达厂商Velodyne已与百度签订长期供货协议
  • 能源企业:壳牌计划在欧洲建设首批无人车专用充电站
  • 城市规划:新加坡、迪拜等国启动自动驾驶道路改造工程

中国交通运输协会专家委员会主任李刚认为:”这种跨国协作模式打破了地域技术壁垒,有望催生统一的全球自动驾驶标准体系。”


五、挑战与应对:安全信任仍需市场检验

尽管前景广阔,该合作仍面临多重挑战:

  1. 法规差异:各国对自动驾驶的责任认定标准不一
  2. 文化接受度:部分保守市场用户存在信任障碍
  3. 网络安全:跨境数据传输需符合GDPR等严格规定

对此,双方已建立联合工作组,重点攻关以下课题:

  • 开发本地化人机交互界面,增强用户信任感
  • 构建区块链存证系统,确保事故追溯透明化
  • 与保险公司合作推出定制化保险产品

【结语】

萝卜快跑与Uber的强强联合,正在改写全球自动驾驶产业的竞争规则。随着数千辆无人车驶向海外市场,这场始于技术革命的出行方式变革,终将重塑人类社会的交通图景。正如李彦宏所言:”当无人驾驶成为像水电一样的基础设施,每个人都将享受到更自由、更安全的移动生活。”这场横跨太平洋的合作,或许正是智能时代到来的最佳注脚。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