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医学与科技以最前沿的方式碰撞,人类对生命的守护正突破地理界限。7月19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梁霄教授在法国斯特拉斯堡国际会议现场,通过5G网络远程操控手术机器人,为远在10000公里外杭州的一位80岁肝癌患者成功实施高难度肝癌切除手术。这场跨越欧亚大陆的医疗行动,不仅是全球首例洲际机器人辅助肝癌切除手术,更标志着远程精准医疗技术迈入“跨洲实时操作”的新纪元。

一场与时间赛跑的跨国手术:从“不可能”到“全球首例”
患者吴先生(化名)是一位有着20年慢性乙肝病史的老人。此前,他因肝脏疾病先后接受过开腹手术和放射治疗,肝脏结构已发生复杂改变,血管分布紊乱、剩余肝组织功能脆弱。此次肝癌病灶突发恶化,若不及时切除,将严重威胁生命。然而,主治医生梁霄教授当时正受邀赴法国斯特拉斯堡参加国际肝胆外科顶尖学术会议,无法立即回国主刀;而患者因身体条件差,转运至国外手术风险极高,本地医疗团队虽经验丰富,但对这类复杂病例的远程机器人操作尚无先例。
“患者等不起,我们必须找到最优解。”梁霄教授在接到团队紧急汇报后,与医院远程医疗中心、法国合作医院及手术机器人研发团队连夜研讨,最终决定启用浙大邵逸夫医院自主研发升级的“远程机器人手术系统”,通过5G+光纤双链路保障,尝试跨国实时操控。
“这不是简单的‘远程指导’,而是医生直接操控机械臂完成全部关键操作。”梁霄教授解释,传统远程手术受限于网络延迟(通常超过200毫秒),而此次手术要求两地指令传输延迟低于50毫秒,机械臂响应误差不超过0.1毫米——这对网络稳定性、机器人精度和团队协作都是极限挑战。
技术攻坚:四大机械臂“隔空舞动”,精准避开血管网
手术当日,法国斯特拉斯堡的会议室被临时改造为“远程操控中心”。梁霄教授坐在特制操作台前,面前是四块高清显示屏:实时传输的杭州手术室画面、患者肝脏3D建模图、机械臂运动轨迹模拟图以及生命体征监测数据。他的双手通过力反馈装置连接着位于杭州邵逸夫医院手术室的国产自主研发手术机器人——四条机械臂可360度旋转,末端集成了电凝、切割、抓持等多种功能器械。
“患者的肝脏因多次手术和放疗,表面布满瘢痕组织,病灶紧贴肝中静脉和门静脉分支,稍有不慎就会引发大出血。”梁霄教授回忆,手术中最关键的步骤是分离粘连的瘢痕组织并精准定位病灶边界。他通过操作台微调机械臂角度,先以电凝钩分离粘连区域,再利用超声刀逐步剥离肿瘤周围正常组织,最后用精细钳夹阻断血流,完整切除直径约3厘米的肝癌病灶。
整个过程持续50分钟,期间两地团队通过实时语音系统保持沟通:杭州手术室护士精准传递器械,麻醉医生严密监控患者心率、血压;法国操控中心的工程师同步监测网络状态,确保5G与光纤双链路无缝切换。当最后一块病灶组织被切除,高清镜头下清晰的肝脏创面无活动性出血,法国会场的国际同行爆发热烈掌声——这不仅是对手术成功的祝贺,更是对远程医疗技术突破的致敬。
从“国内首例”到“全球领跑”:浙大邵逸夫医院的远程医疗进阶之路
此次洲际手术的成功绝非偶然。作为国内远程机器人手术的先行者,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早在2023年就完成了国内首例5G超远程国产机器人胆囊切除术,患者位于浙江宁波,医生在杭州通过5G网络操控机器人完成手术,当时创下了国内最远距离(约200公里)远程手术纪录。
此后,团队不断突破技术边界:
- 2024年初,完成全球首例5G超远程机器人左肝外叶切除术,患者肝内血管分支复杂,机械臂通过高清影像精准分离直径不足2毫米的血管;
- 同年6月,实施全球首例5G超远程右半肝切除术,切除范围更大、操作难度更高,验证了远程系统在长时间复杂手术中的稳定性;
- 2024年底,又完成全球首例5G超远程保留脾脏胰腺肿瘤切除术,在保护重要脏器功能的同时精准切除肿瘤,标志着远程手术向多器官领域拓展。
“每一次手术都是对系统的‘压力测试’。”梁霄教授团队核心成员、邵逸夫医院远程医疗中心主任张伟(化名)介绍,团队联合国内顶尖通信企业优化了“5G+光纤双链路冗余备份”方案——当某一路网络出现波动时,另一路可在毫秒级切换,确保指令传输零中断;同时,手术机器人升级了“力反馈+视觉融合”技术,医生不仅能通过高清影像观察组织形态,还能通过机械臂传递的触觉反馈感知组织硬度,进一步降低误操作风险。
未来展望:远程医疗将重新定义“医疗无国界”
此次全球首例洲际肝癌切除手术的成功,不仅是医学技术的里程碑,更揭示了远程医疗的广阔前景。对于地处偏远地区的重症患者而言,未来无需长途奔波即可获得顶级专家的手术治疗;对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如地震、战争中的伤员救治),远程机器人可快速响应,突破地理限制实施紧急手术;甚至在国际医疗合作中,专家可实时共享经验,共同攻克复杂病例。
“我们的目标不仅是‘能做手术’,更要‘做好手术’。”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院长蔡秀军教授表示,医院将持续投入远程医疗技术研发,推动手术机器人小型化、智能化,并联合全球医疗机构建立“远程手术标准体系”,让更多患者受益于“跨越时空的医疗守护”。
这场横跨欧亚的手术,让世界看到了中国医疗科技的硬实力——当医生的双手通过机器人跨越万水千山,生命的希望正被科技无限延伸。正如梁霄教授在术后所说:“医学的终极目标是守护生命,而技术的进步让我们离这个目标更近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