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度 25 实际超 40!电动自行车突破速度限制行为被曝光

今年 9 月 1 日,一项旨在保障道路交通安全的电动自行车新国标即将正式施行。新国标明确规定,电动自行车的速度必须严格限制在 25km/h 以内。这一规定是基于对广大骑行者以及道路上其他交通参与者安全的综合考量而制定,旨在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率,维护有序的交通环境。然而,记者经过深入调查发现,在巨大的利益诱惑和部分消费者对速度的不当追求下,一些商家在解限速问题上耍起了 “小聪明”,一系列隐蔽且违规的操作手段悄然滋生。

在一些电动自行车销售门店,记者看到了令人匪夷所思的一幕:从表面上看,车辆的仪表盘设计得十分 “巧妙”,其最大数值被牢牢锁定在 25 公里 / 小时,无论车辆实际行驶速度飙升到多高,仪表盘都如同被施了 “定身咒” 一般,始终不会显示 “超速”。但当记者亲自骑上那些被商家 “动过手脚” 的电动自行车体验时,却惊觉实际情况与仪表盘显示大相径庭。原本按照正常标准速度行驶的电动自行车,在加装了解限速换控制器后,如同被注入了 “兴奋剂”,速度一路狂飙,远远超过了法定的 25km/h,甚至部分车辆最高速度竟能突破 40km/h,而此时仪表盘却依旧 “淡定” 地维持着 25km/h 的显示。

“现在解限速的办法可比以前隐蔽多了。” 一位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了其中的门道。据其介绍,目前市场上主流的解限速方式主要有两种。其一,是利用解码器修改系统参数。这种方式操作起来极为简便,只需要将解码器连接到车辆的控制系统上,通过简单的设置,就能轻松突破厂家设定的速度限制。其二,则是直接更换控制器。新的控制器被商家预先设定了更高的速度上限,一旦更换,车辆便能轻易实现提速。更为关键的是,这两种解限速方式具有很强的隐蔽性,从车辆外观上几乎难以察觉任何异样,仪表盘数值也始终不会突破 “25” 这一法定限制,给监管部门的执法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解限速后的电动自行车,虽然看似满足了部分消费者对速度的追求,但其背后所隐藏的安全隐患却如同高悬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随时可能落下,给骑行者以及道路上的其他人员带来巨大的危险。车辆在解限速后,整体参数发生了显著改变,原本与 25km/h 速度相匹配的制动系统,在面对远超设计速度的行驶状态时,往往不堪重负。当骑行过程中遇到紧急情况需要刹车时,由于车速过快,制动距离会大幅增加,骑行者根本来不及做出有效的反应,极易引发碰撞事故,对自身及他人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面对这一严重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的乱象,市场监管部门迅速行动起来,积极展开专项检查行动。此次行动中,电动自行车销售门店给车辆解限速的问题被列为检查的重中之重。执法人员凭借着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的知识,对每一家门店进行仔细排查,对可疑车辆进行严格检测。一旦发现商家存在违规解限速的行为,立即依据相关法律法规严肃处理,绝不姑息迁就。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王鹏在接受采访时,对治理电动自行车乱象提出了深刻的见解。他指出,如何妥善 “消化” 存量超标电动自行车,将是未来治理工作的难点和重点所在。对此,他给出了两方面的建议。一方面,相关部门应积极鼓励旧车回收置换工作,通过制定切实可行的补贴政策、提供优惠措施等方式,充分调动市民置换合规车辆的积极性,加快超标车辆的淘汰速度,从而有效减少道路上违规车辆的数量。另一方面,对相关零部件实施 “赋码生产”,借助先进的信息化技术手段,对生产、销售、维修等全产业链进行全方位、无死角的严格监管,从源头上杜绝零部件流入非法改装渠道,彻底斩断违规解限速背后的利益链条。

随着新国标的日益临近以及监管力度的持续加大,那些企图通过解限速、换控制器等违规手段提升电动自行车速度的行为,必将无所遁形。在此,也呼吁广大消费者能够充分认识到解限速行为的巨大危害,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和安全意识,自觉抵制违规车辆,积极配合相关部门的工作,共同为营造安全、有序、和谐的道路交通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让我们携手行动起来,让电动自行车在合法、安全的轨道上行驶,守护每一个人的出行平安。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