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概述
2025年7月23日,美国正式宣布退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这已是该国第三次做出这一决定。美国国务院在声明中给出了退出理由,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进分裂性的社会和文化事业,过度关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不符合美国优先的外交政策”。根据教科文组织相关规定,此次退出将于2026年12月31日生效。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对美国宣布退出该组织深感遗憾。此前,美国曾于1984年和2017年两次退出教科文组织,又分别在2003年和2023年重新加入,此次是其第三次退出,且再次引发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美国三次退出教科文组织回顾
- 第一次退出(1984年 – 2003年):上世纪80年代,美国里根政府认为教科文组织存在腐败和管理混乱等问题。当时,教科文组织在一些项目执行过程中被指效率低下、资金使用不透明,美国对此颇为不满。此外,美国也觉得教科文组织在国际事务中的立场与自身利益不完全一致。于是,在1984年,美国宣布退出该组织。然而,随着时间推移,美国意识到教科文组织在国际教育、科学和文化交流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于是在2003年重新加入。
- 第二次退出(2017年 – 2023年):2017年10月,美国时任总统特朗普政府宣布退出教科文组织。其主要考虑包括多方面。一方面,美国长期拖欠教科文组织的会费,随着欠费数额不断增加,美国面临国际舆论压力,而退出组织似乎成为其逃避缴费责任的一种方式。另一方面,美国认为教科文组织需要进行根本性改革,以更好地适应美国的利益和理念。此外,美国对该组织“针对以色列持续偏见”表示关切,这也是其退出的重要借口之一。此次退出于2018年12月31日正式生效。但在2023年,美国又重返该组织,显示出其在国际事务中态度的摇摆性。
- 第三次退出(2025年宣布,2026年底生效):2025年,美国再次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进分裂性的社会和文化事业,过度关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不符合美国优先的外交政策”为由宣布退出。所谓“分裂性的社会和文化事业”,可能是美国认为教科文组织在推动多元文化、性别平等、少数群体权益等方面的一些举措,与美国的保守价值观存在冲突。“过度关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则反映出美国对教科文组织在全球发展议程上的重点方向不满,美国更倾向于以自身利益为核心的外交政策,而非遵循联合国倡导的全球可持续发展理念。
美国退出的深层次原因
- 政治因素:美国国内政治的分裂和党派斗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对外政策。不同政治派别对于国际组织的态度存在差异,一些政客为了迎合国内部分选民的保守主义情绪,强调“美国优先”,将退出国际组织作为展示其强硬外交姿态的手段。此外,美国与教科文组织在一些国际政治议题上存在分歧,如中东问题、人权问题等,美国认为教科文组织的立场不利于其实现自身的政治目标。
- 经济因素:美国长期拖欠教科文组织会费,随着会费数额的累积,美国面临一定的经济压力。退出组织可以避免继续承担高额的会费支出,将资金更多地用于国内事务。同时,美国认为在当前全球经济形势下,需要将资源集中在国内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上,而不是在国际组织中进行投入。
- 价值观冲突:教科文组织倡导的多元文化、平等、包容等价值观与美国国内部分保守势力的价值观存在冲突。美国一些政治势力认为教科文组织在推动社会和文化进步的过程中,过于强调少数群体权益和性别平等,对美国的传统价值观构成挑战。因此,美国以不符合自身价值观为由退出教科文组织。
美国退出的影响
- 对教科文组织的影响
- 资金方面:美国是教科文组织的重要资金贡献国之一,其退出将导致教科文组织的资金来源减少,可能影响该组织开展各项计划和项目的资金支持。教科文组织在全球范围内开展的教育、科学、文化等项目,如保护世界文化遗产、促进教育普及、推动科学研究合作等,都依赖于成员国的会费和国际资助。美国的退出可能会使一些项目面临资金短缺的困境,影响项目的实施进度和质量。
- 国际影响力方面:美国在国际事务中具有重要影响力,其退出教科文组织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该组织的国际影响力和权威性。美国在科技、教育、文化等领域具有强大的实力和资源,其参与对于教科文组织开展国际合作和交流具有重要意义。美国的退出可能会导致一些国家在参与教科文组织活动时持观望态度,影响教科文组织在全球范围内的凝聚力和合作效果。
- 项目推进方面:教科文组织的一些重要项目可能受到影响。例如,在保护世界文化遗产方面,美国拥有众多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其退出可能会影响教科文组织在这些遗产保护项目上的合作和资源投入。在促进全球教育公平和科学合作方面,美国的科研机构、高校和教育企业是重要的参与者,其退出可能会阻碍相关领域的国际合作和交流。
- 对国际社会的影响
- 全球合作方面:美国退出教科文组织是对全球合作机制的一种冲击。教科文组织作为联合国专门机构,在促进全球教育、科学和文化合作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美国的退出可能会引发其他国家的担忧,影响国际社会在相关领域的合作意愿和信心。同时,这也可能为其他国际组织带来挑战,促使国际社会重新审视和调整全球合作机制。
- 国际秩序方面:美国的行为再次凸显了其在国际事务中的单边主义倾向,对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秩序构成挑战。教科文组织是联合国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退出该组织是对国际多边主义的背离。这种行为可能会引发其他国家的效仿,破坏国际秩序的稳定性和公正性,不利于全球问题的解决和国际社会的和平与发展。
- 文化多样性方面:教科文组织致力于保护和促进世界文化多样性,美国的退出可能会对这一目标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美国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和强大的文化传播能力,其在教科文组织中的参与对于促进全球文化交流和理解具有重要意义。美国的退出可能会减少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不利于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保护和传承。
国际社会的反应
- 联合国方面: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对美国宣布退出教科文组织深感遗憾。联合国一直强调多边主义和国际合作的重要性,教科文组织作为联合国专门机构,在全球发展议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美国的退出与联合国的理念和目标相悖,联合国可能会采取措施,努力维持教科文组织的正常运转,并寻求其他成员国的支持,以确保该组织在全球教育、科学和文化领域的作用不受太大影响。
- 其他国家方面:许多国家对美国的退出表示失望和担忧。一些美国的盟友认为,美国的行为不利于国际社会的团结和合作,希望美国能够重新考虑其决定,继续参与教科文组织的活动。一些发展中国家则担心美国的退出会影响教科文组织在促进全球发展、减少贫困和推动教育普及等方面的努力,呼吁国际社会共同努力,维护教科文组织的稳定和发展。
未来展望
- 美国是否会再次重返:从历史上看,美国有过两次退出后又重新加入教科文组织的经历。未来,美国是否会再次重返教科文组织取决于多种因素。如果美国国内政治局势发生变化,新的政府采取更加积极的多边主义外交政策,或者美国意识到退出教科文组织对其自身利益和国际形象造成不利影响,那么美国有可能再次重返该组织。然而,如果美国继续坚持“美国优先”的单边主义政策,那么其重返教科文组织的可能性将降低。
- 教科文组织的应对措施:面对美国的退出,教科文组织需要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一方面,教科文组织可以加强与其他成员国的合作,争取更多的资金支持和资源投入,以确保各项计划和项目的顺利实施。另一方面,教科文组织可以加快自身改革步伐,提高组织的透明度和效率,增强其在全球发展议程中的影响力和公信力。此外,教科文组织还可以加强与其他国际组织的合作,共同推动全球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的发展。
美国第三次退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是其外交政策调整的体现,背后涉及到政治、经济和价值观等多方面的因素。这一行为不仅对教科文组织本身产生重要影响,也对国际社会和国际秩序带来挑战。国际社会应共同努力,维护多边主义和国际合作,推动全球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的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