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兆”到“千兆”的跨越式发展
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宽带网络作为信息社会的“数字底座”,其速率与普及程度直接关系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质量。工业和信息化部最新发布的2025年6月末数据显示,我国固定宽带网络建设再次迈上新台阶——1000Mbps及以上接入速率(即“千兆宽带”)的用户规模达到2.26亿户,占总用户数的33%,较上年末提升2.1个百分点;同时,100Mbps及以上宽带用户占比高达95.1%,成为绝对主流。这一系列数据不仅标志着我国宽带网络从“百兆普及”向“千兆引领”的跨越式升级,更折射出数字基础设施对民生改善与经济转型的强劲支撑力。

整体规模:千兆宽带成新增长极,总用户数逼近7亿大关
截至2025年6月末,我国三家基础电信企业的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总数达6.84亿户,较上年末净增1426万户。这一增量虽看似平稳,实则蕴含结构性变革——高速宽带用户正成为绝对主力。
从速率分层看:
- 百兆及以上宽带:用户规模达6.51亿户,占总用户的95.1%。这意味着绝大多数家庭已告别“几十兆”的低速网络,能够流畅支持高清视频、在线教育、远程办公等基础数字化应用。
- 千兆宽带:用户数2.26亿户,半年内净增1915万户(接近每天新增10.5万户),占总用户的33%。与上年末相比,不仅用户数量大幅增长,占比也提升了2.1个百分点,显示出高速宽带的渗透速度远超预期。
值得注意的是,千兆宽带从“小众选择”到“大众普及”的进程正在加速。2020年我国千兆宽带用户仅约640万户(占比不足2%),到2025年6月末已突破2.26亿户,五年间增长超35倍。这种指数级增长背后,既是技术进步带来的成本下降(如光模块、光纤入户成本降低),也是政策推动(“双千兆”网络协同发展行动计划)与市场需求(超高清视频、云游戏、智能家居等应用爆发)共同作用的结果。
区域格局:东中西部均衡发展,东北地区潜力凸显
我国幅员辽阔,区域间数字基础设施发展曾存在一定差距。但最新数据显示,千兆宽带的区域渗透正趋于均衡,中西部与东北地区的追赶步伐尤为亮眼。
分地区来看:
- 东部地区:千兆宽带用户渗透率为33.2%,较上年末提升2个百分点。作为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区域,东部本就是数字技术的先行区,高渗透率反映了成熟市场的稳定增长——用户更注重网络品质升级(如企业专线、8K直播等)。
- 中部地区:渗透率达33.3%,与东部几乎持平,且较上年末提升2.2个百分点,增速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中部地区依托产业转移与城镇化加速(如武汉、郑州等中心城市数字经济崛起),对高速网络的需求快速释放。
- 西部地区:渗透率34%,不仅高于东中部,较上年末更是大幅提升2.3个百分点,成为增速最快的区域。近年来,西部通过“东数西算”工程落地(如成渝、贵州数据中心集群建设),带动了企业级千兆网络需求;同时,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宽带升级(如智慧农业、远程医疗)也推动了家庭用户普及。
- 东北地区:尽管当前渗透率相对较低(26.4%),但较上年末提升了2.8个百分点,增速居四大区域之首。这一变化与东北老工业基地数字化转型密切相关——传统制造业升级(如工业互联网)、智慧城市项目(如哈尔滨、沈阳的智能交通管理)对高速网络提出了更高要求,政策支持与企业投入共同促进了千兆宽带的快速覆盖。
区域均衡发展的背后,是国家“网络强国”战略的精准施策。例如,针对中西部与农村地区,工信部通过“电信普遍服务”工程补贴光纤入户成本;针对东北等老工业基地,通过专项债支持数字基础设施与产业协同发展。这些措施有效缩小了“数字鸿沟”,让高速网络红利惠及更广泛人群。
驱动因素:技术、政策与需求协同发力
千兆宽带用户规模的快速增长,并非单一因素推动,而是技术成熟、政策引导与市场需求共振的结果。
1. 技术进步:成本下降与能力提升
光纤入户(FTTH)技术已高度成熟,单户接入成本较五年前下降约60%;10G PON(万兆无源光网络)作为千兆宽带的核心技术,设备价格逐年降低,运营商部署效率显著提高。同时,骨干网与城域网的扩容(如400G/800G高速传输技术应用)保障了千兆网络的稳定性,避免了“最后一公里快、核心网卡顿”的问题。
2. 政策护航:“双千兆”行动持续加码
自2021年工信部印发《“双千兆”网络协同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以来,我国持续推动千兆光纤网络与5G协同发展。2025年,政策进一步聚焦“千兆城市”建设——截至6月末,全国已有超过200个城市建成千兆城市,这些城市的千兆宽带用户占比普遍超过40%。此外,地方政府通过补贴(如上海对老旧小区光纤改造给予资金支持)、考核(将千兆覆盖率纳入地方政府数字经济发展指标)等方式加速普及。
3. 需求爆发:数字化生活与生产刚需
对个人用户而言,千兆宽带支撑了更丰富的应用场景:8K超高清视频(单路码率超50Mbps)、云游戏(低延迟需求)、VR/AR沉浸式体验(带宽需稳定在500Mbps以上)、多设备并发(智能家居终端数量年均增长20%)……这些应用倒逼用户从“能用”转向“用好”。对企业而言,千兆网络是数字化转型的基石——远程办公(高清视频会议)、工业互联网(设备实时数据传输)、智慧零售(AR试衣镜、无人结算)等场景均依赖高速稳定连接。
未来展望:向“万兆”迈进,赋能数字中国
当前,我国千兆宽带已进入“规模化普及”与“高质量发展”并重的新阶段。下一步,随着“双千兆”网络向“三千兆”(千兆光纤+千兆5G+千兆WiFi)演进,以及未来万兆宽带(10Gbps)技术的成熟,宽带网络将更深度融入经济社会各领域。
- 民生层面:农村地区千兆覆盖将进一步完善,缩小城乡“数字体验差”;智慧家庭生态(如全屋智能、健康监测)将因高速网络普及而加速落地。
- 产业层面:制造业“智改数转”(智能制造、数字孪生)、服务业“上云用数赋智”(远程医疗、在线教育)将依赖千兆网络提供实时性与可靠性保障。
- 技术层面:运营商正试点50G PON技术(下一代光接入标准),未来用户速率有望突破10Gbps;光纤到房间(FTTR)方案推广,将解决家庭内部网络覆盖死角问题。
正如工信部相关负责人所言:“宽带网络是新型信息基础设施的‘承重墙’。千兆宽带的普及,不仅提升了用户的上网体验,更成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从2.26亿户千兆宽带用户的数据背后,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更智能、更高效、更包容的数字中国正在加速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