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餐饮行业,加盟模式因其“背靠大树好乘凉”的特点,吸引了大量创业者。然而,加盟圈流行一句话:“加盟商最容易被两样东西诱惑——门店排长队和门店高营业额。”但现实往往是,门店火爆≠门店盈利。许多加盟商被表面的热闹迷惑,盲目投入,最终却陷入亏损。

那么,如何判断一个加盟店到底能不能开?关键在于冷静算账。只有算清楚以下三笔账——保本营业额、理想门店业绩、建店成本,才能理性决策,避免踩坑。
第一笔账:保本营业额——门店不亏本的最低门槛
什么是保本营业额?
简单来说,就是门店每月至少要卖多少钱,才能覆盖所有固定开支,不赚不亏。计算公式为:
保本营业额 = 固定开支 ÷ 毛利率
1. 固定开支:门店运营的“硬成本”
固定开支主要包括:
- 租金(通常固定,但不同地段差异大)
- 人工(最少需要多少员工?工资水平如何?)
- 杂费(水电、物业、耗材等,其中电费影响最大)
案例: 一家月营业额50万元的自助烤肉店,如果采用电烤 vs 碳烤,每月电费可能相差2万元!此外,商场空调是否免费?冷量是否足够?这些都会影响电费支出。
2. 毛利率:别被品牌方宣传数据迷惑

毛利率=(营业额 – 原材料成本)÷ 营业额
但实际毛利率受多种因素影响:
- 原材料损耗(加工、储存过程中的浪费)
- 品牌抽点(部分品牌会收取营业额的5%-15%)
- 外卖 vs 堂食(外卖毛利率通常更低)
- 促销活动(折扣、满减等会拉低利润)
关键点: 不能只看品牌方提供的“理想毛利率”,要实地考察老加盟商的真实数据。
案例: 王明想加盟一家茶饮店,估算固定成本(人工1.5万 + 租金1.2万 + 杂费1万 = 3.7万/月),如果毛利率为50%,则保本营业额为:
3.7万 ÷ 50% = 7.4万元/月(即每天至少卖2466元才能不亏)。
第二笔账:理想门店业绩——如何预估赚钱能力?
保本只是基础,开店的目标是盈利。因此,必须评估理想情况下门店能做多少业绩。
1. 参考周边同类型门店
- 实地蹲点观察:记录竞对门店的客流、翻台率、上座率。
- 外卖平台数据:查看销量、评分、促销活动。
- 避免被招商数据误导:商场或房东可能“美化”数据,需多方验证。
2. 对比不同品牌、商圈的表现
- 同商圈竞争:比如,同一商场里,A品牌奶茶店月销50万,B品牌只卖30万,为什么?产品、定价、位置、营销策略有何不同?
- 商圈特性:
- 周末 vs 工作日(餐饮店周末可能比工作日多赚50%)
- 午市 vs 晚市(快餐店午市可能占全天营收的60%)
- 外卖 vs 堂食(外卖占比高的店,毛利率可能更低)
关键点: 选址时,不仅要看出租方的“预估营业额”,还要自己调研真实数据。
第三笔账:建店成本——别被品牌方的“低投入”忽悠

很多加盟手册会列出“预估投资额”,但通常只包含加盟费、设备、首批物料,而忽略了房租、押金、装修、人工等关键支出。
1. 加盟费:能谈就谈
- 部分品牌在淡季或招商压力大时,会提供减免或赠送首批物料的优惠。
- 主动争取:展示你的运营能力,或选择品牌活动期加盟。
2. 装修:自装能省大钱
- 品牌统一装修通常较贵(如1200元/㎡),而自装可降至800元/㎡。
- 案例: 一家300㎡的烤肉店,品牌装修需36万,自装仅需24万,直接省12万!
3. 设备采购:二手设备也能用
- 部分设备(如冰箱、烤箱)可以不从总部采购,而是购买符合要求的二手设备。
- 如果品牌允许“利旧”(用旧设备),成本更低。
4. 租金:付款方式影响现金流
- 押金:通常是“押二付一”或“押二付三”,甚至一次性付一年。
- 租金谈判:尽量争取更低租金,或延长免租期。
关键点: 建店成本直接影响回本周期,必须逐项拆解,寻找节省空间。
加盟到底赚不赚?关键看这三笔账
- 保本营业额 → 算清楚每月最少要卖多少钱才能不亏。
- 理想门店业绩 → 调研周边竞对,预估真实盈利能力。
- 建店成本 → 拆解每一项开支,避免被品牌方“低投入”误导。
创业不是赌博,加盟也不是稳赚不赔的生意。 只有理性计算,才能避免“开店即亏损”的悲剧。如果你算完这三笔账,发现保本容易、盈利难,那就要慎重考虑;反之,如果市场需求大、成本可控,加盟或许是个不错的选择。
记住:开店前,先算账;账算清,再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