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至,秋意浓,中老年人养生需牢记 “一不贪、二不吃、三不做、四不宜”

时间如白驹过隙,悄然间,处暑已至。《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有言:“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 这标志着暑热即将落幕,气温会渐渐下降,秋意也愈发浓厚,真正的秋天就此拉开序幕。

处暑有三候,每一候都蕴含着大自然的变化规律。“一候鹰乃祭鸟”,老鹰能敏锐地感知到秋日的肃杀之气,开始频繁狩猎,为过冬储备能量;“二候天地始肃”,天地间的万物逐渐凋零,萧瑟的氛围慢慢弥漫开来;“三候禾乃登”,各类农作物成熟,迎来了丰收的喜悦。对于中老年人来说,处暑是养生的关键节点,此时若能做好养生工作,对身体健康大有裨益。在此,特别提醒中老年人:一不贪、二不吃、三不做、四不宜,千万别大意了!

一不贪:不贪凉

处暑过后,中午的阳光依旧带着几分炙热,但早晚时分,凉风习习,气温明显下降。中老年人的身体机能相对较弱,免疫力也不如年轻人,若过度贪凉,极易让寒气入侵身体,引发各种不适。

就像隔壁的李大爷,前几天因为午后天气还比较热,他就把空调温度调得很低,一吹就是一下午。结果到了晚上,他就感觉浑身发冷,第二天更是感冒发烧,浑身无力,折腾了好几天才缓过来。这就是贪凉带来的后果。

所以,中老年人在这个时节要格外注意。在室内时,不要长时间开着空调,空调温度也不宜调得过低,最好控制在 26℃以上。晚上睡觉的时候,要记得盖好被子,尤其是腹部和脚部,避免着凉。白天如果要出门,即使感觉热,也不要一下子穿得太单薄,可随身携带一件薄外套,根据气温变化及时增减衣物。

二不吃:忌油腻、忌辛辣

不吃油腻食物

中老年人的肠胃功能逐渐衰退,消化能力也大不如前。油腻食物,像油炸食品、肥肉等,含有大量的脂肪,不易被消化吸收,会加重肠胃的负担,容易引发腹胀、腹痛、消化不良等问题。而且,长期吃油腻食物还会导致血脂升高,增加患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等疾病的风险。

比如张大妈,之前总喜欢炸油条当早餐,觉得香。可没过多久,她就经常说自己肚子胀,没胃口。去医院检查后,医生说她是因为吃了太多油腻食物,导致肠胃功能紊乱。后来她调整饮食,少吃油腻食物,肠胃不适的症状才慢慢缓解。

所以,中老年人的饮食应以清淡为主,多吃一些易消化的食物,如粥、面条、蔬菜等。这些食物不仅能为身体提供营养,还不会给肠胃带来太大负担。

不吃辛辣刺激食物

辛辣刺激的食物,如辣椒、花椒、生姜等,虽然能刺激食欲,但对于中老年人来说,却存在诸多弊端。这类食物容易使体内生热,引发上火症状,如口干舌燥、咽喉肿痛、便秘等。而且,辛辣食物还会刺激胃肠道黏膜,可能导致胃肠道不适,影响消化功能。

有位刘大爷,平时特别爱吃辣椒,一顿饭离不开。处暑过后,他还是照样吃很多辣椒,结果没过几天就出现了便秘的情况,排便时痛苦不堪。这就是辛辣刺激食物带来的不良影响。

因此,中老年人在饮食上要尽量避免辛辣刺激的食物,多吃一些温和、滋润的食物,如梨、百合、银耳等,以缓解秋燥带来的不适。

三不做:不剧烈运动、不熬夜、不情绪波动过大

不做剧烈运动

随着年龄的增长,中老年人的身体机能逐年下降,骨骼、关节、肌肉等都变得比较脆弱。剧烈运动,如快跑、跳绳、高强度的球类运动等,很容易对身体造成损伤,如骨折、关节扭伤、肌肉拉伤等。而且,剧烈运动还会使心率急剧加快,增加心脏的负担,对于患有心脏病等慢性疾病的中老年人来说,更是十分危险。

王大爷年轻时是运动健将,退休后也一直保持着剧烈运动的习惯。处暑后的一天,他像往常一样去爬山,而且速度很快,结果在下山时不小心摔倒,造成了腿部骨折,不仅自己遭罪,还影响了正常的生活。

所以,中老年人适合进行一些温和的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瑜伽等。这些运动既能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又不会对身体造成太大的损伤。运动时要注意循序渐进,避免过度劳累。

不要熬夜

良好的睡眠是保持身体健康的基础,对于中老年人来说更是如此。处暑时节,“春困秋乏” 的现象比较明显,人们往往容易感到困乏无力,更需要充足的睡眠来恢复体力。熬夜会打乱人体的生物钟,影响身体的正常代谢,导致免疫力下降,还可能引发失眠、焦虑、记忆力减退等问题。

李阿姨因为晚上喜欢追剧,经常看到深夜才睡觉。时间一长,她就感觉自己精神状态越来越差,白天总是无精打采,还经常失眠。去医院检查后,医生告诉她是因为长期熬夜导致的。后来她调整了作息时间,早睡早起,精神状态才慢慢好转。

因此,中老年人要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每天保证 7-8 小时的睡眠时间,尽量在晚上 10 点前入睡,早上 6-7 点起床。睡前可以泡泡脚、听听舒缓的音乐,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

不要情绪波动过大

中老年人的身体各器官功能逐渐衰退,情绪波动过大对身体的危害极大。生气、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会影响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正常功能,导致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增加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而且,不良情绪还会影响食欲和睡眠,进一步影响身体健康。

张大爷就是一个脾气比较暴躁的人,一点小事就容易生气。有一次,因为和家人发生了一点争执,他气得浑身发抖,突然就晕倒了。送到医院后,医生诊断为高血压引起的脑溢血,虽然经过抢救保住了性命,但也留下了后遗症。

所以,中老年人要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保持平和的心态。遇到事情要冷静处理,不要过于激动。可以多参加一些有益的社交活动,如和朋友聊天、下棋、跳广场舞等,丰富自己的生活,保持心情愉悦。

四不宜:不宜过早添衣、不宜长时间久坐、不宜忽视体检、不宜过度劳累

不宜过早添衣

老话讲 “春捂秋冻” 是有一定道理的。处暑时节,虽然气温开始下降,但过早地添衣会使身体得不到适当的寒冷刺激,降低身体的御寒能力,不利于适应冬季的寒冷天气。而且,此时气温变化较大,过早添衣还容易因为气温升高而导致出汗,一旦受凉,更容易感冒。

当然,“秋冻” 也要适度,不能盲目地挨冻。当气温下降到一定程度,或者身体感觉寒冷时,就要及时添衣。中老年人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逐渐增加衣物,让身体有一个适应的过程。

不宜长时间久坐

长时间久坐会导致血液循环不畅,增加患静脉血栓、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的风险。而且,久坐还会影响胃肠道的消化功能,导致消化不良、便秘等问题。对于中老年人来说,身体的血液循环本就相对缓慢,长时间久坐的危害更大。

因此,中老年人要避免长时间久坐,每隔一段时间就要起身活动一下,如散步、伸展四肢等。可以在工作或看电视时,设置一个提醒,每隔 40-50 分钟就起来活动 5-10 分钟。

不宜忽视体检

随着年龄的增长,中老年人的身体容易出现各种健康问题。定期体检能及早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做到早诊断、早治疗,从而提高疾病的治愈率,减少疾病带来的危害。

很多中老年人觉得自己身体没什么不舒服,就忽视体检,结果往往错过了疾病的最佳治疗时机。因此,中老年人要养成定期体检的习惯,一般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的体检。对于患有慢性疾病的中老年人,还要根据医生的建议定期进行相关项目的检查。

不宜过度劳累

处暑时节,虽然秋意渐浓,但仍然有些农活需要忙碌。中老年人在干活时要注意劳逸结合,不要过度劳累。过度劳累会使身体的免疫力下降,容易引发各种疾病。而且,过度劳累还可能导致身体受伤,影响正常的生活。

中老年人在安排工作和生活时,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合理安排,不要勉强自己做超出能力范围的事情。干活时要注意休息,每工作一段时间就停下来休息一下,补充水分和能量。

处暑时节,秋高气爽,是养生的好时机。中老年人要格外注意养生,遵循 “一不贪、二不吃、三不做、四不宜” 的原则,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时,还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适当进行一些养生活动,如食疗、按摩等。相信只要做好养生工作,中老年人一定能安享幸福的晚年生活,度过一个健康、舒适的秋天。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