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9 月 3 日的北京,秋高气爽,长空如洗。在 “九三阅兵仪式” 的尾声,8 万只洁白的和平鸽与五彩气球一同腾空而起,瞬间遮蔽了半个天际。它们振翅的声音汇聚成涛,与现场观众的掌声交织,成为对和平最生动的注解。这些承载着民族情感与历史记忆的生灵,在完成使命后本该踏上归途,却有少数迷失在城市的楼宇间,引发了一场全民参与的 “护鸽行动”。

一羽信鸽的光荣与使命
这些翱翔的和平鸽并非野生鸽群,每一只都有着清晰的 “身份档案”。它们来自北京十个区的千余位鸽友,是经过严格筛选的信鸽精英。早在 9 月 2 日,鸽友们便怀着激动的心情将自家最得力的 “战将” 送往集结点 —— 能让鸽子参与如此重大的国家仪式,对养鸽人而言是至高荣誉。主办方为每位提供信鸽的鸽友颁发了烫金荣誉证书,证书上 “和平使者贡献奖” 的字样,诉说着人与鸽共同的荣光。
信鸽的入选并非偶然。它们需经过至少半年的专项训练:每日清晨在鸽舍周边 5 公里范围内熟悉地形,午后进行磁场感应强化训练,傍晚还要接受 “亲和课”—— 在主人手中啄食特制饲料,建立牢不可破的信任纽带。北京市信鸽协会的李师傅展示着训练日志:”这些鸽子能在百公里外精准归巢,有的甚至创下过连续飞行 12 小时不落地的纪录。”
9 月 2 日晚的集结点内,8 万只信鸽被分装在透气的专用鸽笼中。为了让它们在仪式当天保持最佳状态,工作人员仅提供清水,刻意让鸽子保持空腹 —— 这是养鸽界的 “归巢秘诀”,饥饿感会强化它们对家的渴望。当 9 月 3 日上午 10 时放飞指令下达,饱经训练的信鸽们立刻辨明方向,唯有少数因突发气流、建筑物遮挡或过度兴奋,偏离了既定航线。
城市楼宇间的迷途者
阅兵结束后一小时,社交平台开始出现 “寻鸽启事”。朝阳区的王女士在窗台发现一只灰羽信鸽,脚环上 “京 A-20250903” 的编号清晰可见,鸽子歪着头打量着空调外机,喉咙里发出轻柔的咕咕声。西城区的李先生则在护城河岸边救下一只翅膀沾了泥水的白鸽,它显然在降落时受了惊吓。
这些迷路的信鸽很快成为网络焦点。有人晒出鸽子在阳台踱步的萌照,有人记录下给鸽子喂食小米的过程,还有人分享了信鸽喝完水后振翅欲飞的瞬间。北京市信鸽协会紧急发布《迷途信鸽救助指南》,两小时内转发量突破 10 万次。协会秘书长张颖解释:”信鸽的导航系统有时会受城市电磁环境影响,尤其是密集的高楼可能干扰它们的视觉定位。但只要给予适当帮助,绝大多数都能重新找到归途。”
有趣的是,不少鸽友通过网络照片辨认出自己的鸽子。海淀区的赵大爷看着网友发的视频,一眼认出那只左眼有颗小黑痣的鸽子是自家 “灰将军”:”这小子从小就调皮,上次训飞还在颐和园多待了半天。” 他特意在协会论坛留言,拜托好心人给 “灰将军” 喂点高粱,”它最爱吃这个,吃饱了准能回来。”
守护和平的接力赛
这场全民护鸽行动,展现出动人的温情。东城区的小学生林晓宇把迷路的信鸽安置在爷爷做的木箱里,每天放学第一件事就是观察鸽子的状态,还在日记里写下 “和平鸽日记”:”9 月 5 日,小白今天喝了两口水,羽毛比昨天亮了。我画了张北京地图贴在窗边,希望它能看懂。”
专业救助也在同步进行。12345 热线专门开通 “信鸽救助通道”,每天接到近百个求助电话。工作人员会根据脚环编号查询归属地,联系属地信鸽协会派人接应。丰台区的志愿者王鹏这几天跑了十几个社区,他的电动车后座总带着一个铺着软布的竹笼:”昨天接的那只信鸽,送到主人家时,老爷子激动得给我塞了一兜自家种的核桃。”
更令人动容的是跨国爱心。一只编号 “京 B-0815″ 的信鸽误打误撞飞到了天津,被一位来津旅游的韩国游客发现。他通过翻译软件联系到北京信鸽协会,特意打车将鸽子送回:”在韩国也有放飞和平鸽的传统,这些鸽子是连接友谊的使者。”
截至 9 月 7 日,已有 98% 的迷途信鸽安全归巢。在通州区的一家鸽舍,”灰将军” 正悠闲地啄着食槽里的高粱,赵大爷用软布擦拭着它的脚环:”出去见了大世面,回来可得给其他鸽子讲讲。” 阳光下,归巢的信鸽们在鸽舍上空盘旋,翅膀划出优美的弧线,仿佛在向这座城市道谢。
这些和平鸽的归途,恰如和平本身的模样 —— 既需要宏大的仪式来彰显,更需要细微的守护去维系。当最后一只迷途信鸽在 9 月 8 日傍晚飞回房山鸽主家时,这场持续五天的爱心接力落下帷幕。但那些关于信任、等待与守护的故事,早已超越了事件本身,成为这个秋天最温暖的注脚。正如一位网友所说:”我们守护的不只是一只鸽子,更是心底对和平最朴素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