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热夏天,雪糕却卖不动了

今年夏天,高温席卷全国,多地气温突破历史极值,“史上最热夏天” 的话题频频登上热搜。按理说,酷热的天气会让雪糕迎来销售旺季,然而市场上却出现了一种反常现象:高价雪糕卖不动了,而高性价比的雪糕则备受青睐。

据媒体报道,持有哈根达斯品牌的美国食品巨头通用磨坊正考虑出售哈根达斯在华门店业务。哈根达斯被誉为冰淇淋届的 “爱马仕”,1996 年登陆中国大陆时曾风靡一时,在世界各地也一直是高档冰淇淋的标志。但如今,在追求性价比的消费大潮下,哈根达斯在华门店数量逐年下滑。相关数据显示,2019 年哈根达斯在中国内地拥有 557 家门店,如今却仅剩 263 家。在社交平台上,不少网友晒出了哈根达斯闭店通知,曾经的高端冰淇淋正逐步走下坡路。

不只是哈根达斯,曾经靠高价营销走红的 “雪糕刺客” 们也纷纷遇冷。以钟薛高为例,2018 年其凭借售价高达 66 元的 “厄瓜多尔粉钻” 雪糕一战成名,在电商平台上一天内卖出 20000 多支,此后迅速扩张,三年内突破年销售额 10 亿元大关。然而,随着消费者逐渐回归理性,对高价雪糕的质疑声不断,钟薛高的销量也大幅下滑。今年 6 月,媒体报道称钟薛高旗下公司多次成为被执行人,被执行总金额超 8000 万元,其天猫旗舰店商品陈列大幅缩减,仅有少量单品在售,发货周期预计达 10 天。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平价、传统口味的雪糕产品成为市场主流。记者走访多地雪糕批发店及便利店了解到,今年 5 元以下的雪糕销量火爆。在兰州,大布丁、小布丁、老冰棍、脆脆冰等经典平价产品批发价 0.8 元 / 支,零售价 1 元左右,深受消费者喜爱。批发店负责人表示,近期日均客流量超 50 人,超七成为批发客户,单人单次采购量可达 30 至 40 支,一天销量能超过 1000 支,而高价雪糕明显滞销。在上海的社区便利店,伊利大布丁、伊利红提子、伊利冰工厂等单价在 1.5 元到 6.5 元之间的低价雪糕占大多数,店主称今年大布丁和巧乐兹卖得最好,像钟薛高这样的天价雪糕已逐步淡出市场。

相关数据也证实了这一趋势。目前雪糕销量 “TOP20” 单品中仅有 1 款单价在 10 元以上,其余大都在 5 元以下,有两款仅为 1 元至 2 元。在消费者日趋理智后,10 元以下的雪糕重新成为市场的主流。

消费者对性价比的重视,源于消费观念的转变。如今,消费者在购买雪糕时,不再单纯追求品牌和价格带来的身份象征,而是更加注重产品本身的品质、口味和价格是否匹配。高价雪糕往往将大量成本投入到营销和包装上,产品品质却未能与之匹配,当消费者发现高价雪糕与平价产品口感无本质差异时,自然会选择性价比更高的产品。此外,市场监管部门要求明码标价的政策,也让消费者在购买时能够清楚了解价格,避免被 “雪糕刺客” 刺痛,进一步促使消费者理性消费。

对于雪糕品牌与商家来说,消费者的理性选择是一个重要信号。在产品定价、调价方面必须谨慎,不能再依靠过度营销和虚高价格来吸引消费者。根基未稳的品牌需要补课,要用更扎实的质量、服务和口碑替换泡沫化的增长数据,通过提升产品品质、优化口味、合理定价来赢得消费者的认可。只有回归产品本质,满足消费者对性价比的需求,才能在竞争激烈的雪糕市场中立足。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