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察觉到,上了年纪之后,饮食与从前并无二致,可血糖却如同脱缰野马,愈发难以掌控?实际上,这或许与你身体中肌肉的悄然流失息息相关。肌肉减少,血糖便会失控!接下来,让我们一同深入探究其中的缘由,并学习如何应对。

有肌肉和没肌肉,控糖能力天差地别
当我们摄入的碳水化合物进入胃肠,在消化酶的作用下分解,最终转化为葡萄糖进入血液,致使血糖升高。此时,“大脑” 接收到血糖上升的信号,随即启动 “分流措施”,其中很大一部分葡萄糖会被肌肉 “收纳”,转化为肌糖原储存起来,以备后续所需。如此一来,血液中的糖分便不会过度堆积,从而得以稳定。一旦肌肉减少,相当于装糖的 “仓库” 变小,血糖自然容易升高。
肌肉多:控糖小能手
肌肉发达的人,在运动时能够消耗更多的葡萄糖,并且即使运动结束,肌肉仍会持续消耗血糖。对于糖尿病高风险人群而言,肌肉堪称抵御 2 型糖尿病的 “超级盾牌”,甚至能够战胜部分遗传风险。有研究表明,通过增加肌肉量,一些具有糖尿病家族遗传史的人成功降低了患病风险,保持了良好的血糖水平。
肌肉少:血糖调控困难户
肌肉减少,意味着摄取和利用血糖的效率大打折扣,肌糖原储备能力降低,血糖调节能力也随之变差,进而导致血糖升高。而且,肌肉少的人往往力气不足,不爱运动,而越不运动,肌肉流失就越快,血糖也就越发难以控制,形成了恶性循环。临床上,许多长期卧床、缺乏运动的患者,肌肉逐渐萎缩,血糖也变得极不稳定。
5 个简单方法,检测你的肌肉是否够用
一过 60 岁,肌肉就容易悄悄 “缩水”。严重的肌肉 “缩水” 被称为肌少症,在老年人中极为常见。研究显示,超过 1/4 的中国社区老年人曾检出肌少症。而糖尿病会进一步加重肌少症的发生,肌少症合并 2 型糖尿病的发病率高达 18.0%~47.1%。下面 5 个简单的小方法,可以大致判断你的肌肉多不多:
量量小腿围
坐着或站直,放松双腿,自然分开,露出小腿最粗的部位(腓肠肌最粗处),使用软尺绕一圈(注意不要勒紧,软尺轻轻贴着皮肤即可),连续测量 3 次,取其中最大的数值。超过 60 岁后,如果男性小腿围<34 厘米、女性<33 厘米,就需要警惕了,这表明肌少症风险较大。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下肢水肿患者测量的结果并不准确。
测测 5 次起坐时间
这里说的可不是仰卧起坐,而是坐椅子测试。找一把没有扶手、没有滑轮的椅子(椅面不要有弹性),椅面高度在 43~46 厘米(可根据自身身高选择合适高度)。穿上鞋子,坐在椅子上,双脚着地,背部不贴椅背,双手交叉放在胸前(注意,整个过程双手不能分开)。从坐姿位置开始计时,完成一次 “起立和坐下” 动作算 1 次,尽可能快速地完成 5 次起立和坐下动作。如果所用时间≥12 秒,那么你的肌肉可能已经出现了严重流失。需要提醒的是,站立时膝关节要完全伸直,如果糖友在测试过程中感觉呼吸急促、无法保持平衡等,应立即停止试验。
测测 6 米步行速度
寻找一个地面坚固、平坦且宽敞的场地,划出两条间隔 6 米的平行直线,并分别标记为 0 米、6 米(标记要醒目,比如可以贴上黄色胶带)。站在 0 米线外 0.6 米处开始行走(可以拄着手杖、使用助行架),跨过 0 米线时开始计时,跨过 6 米线时停止计时,重复测试 2 次,计算出平均步速。如果 6 米步行速度<1.0 米 / 秒,就需要警惕肌少症的发生了。
试试三姿平衡试验
选择一个平坦安静的环境,依次尝试双脚并列站立、半脚错开站立和前后脚站立这三个姿势,每个姿势都要坚持 10 秒以上。如果无法坚持,说明你的平衡能力欠佳,肌肉可能存在不足。
测测你的握力
有条件的糖友可以购买一个电子握力计。用平时写字的那只手,尽全力握 3 次,记录下最大的数值。如果男性握力不到 28 千克,女性不到 18 千克,那就意味着肌肉力量已经跟不上了。
两招帮你把肌肉 “养” 回来
肌肉流失并非不可逆,通过以下两招,我们可以逐渐将肌肉 “养” 回来。
第一招:补充优质蛋白质
肌肉的生长离不开优质蛋白,就如同盖房子离不开建筑材料。优质蛋白质来源可选择乳清蛋白、牛奶蛋白、大豆分离蛋白等,这些蛋白质营养价值高,且易于吸收。糖友可以参考以下方式补充蛋白:每天保证一个鸡蛋,建议采用水煮或蒸的方式烹饪,不额外添加油盐糖;大豆制品不可或缺,每天食用 50 – 80 克,像豆腐、豆干、豆浆等都包含在内,同时搭配适量的瘦肉、牛肉、鱼虾(各 40 到 50 克);每天饮用 1 – 2 杯奶,大约 300 – 500 毫升,牛奶、无糖酸奶均可,既能补充蛋白又能补钙。需要注意的是,每天的蛋白质应尽量均衡分配到一日三餐中。如果年龄较大,平时进食量较少,蛋白质摄入不足,可以在医生或营养师的指导下服用蛋白粉。
第二招:动起来,把肌肉 “练出来”
肌肉遵循 “用进废退” 的原则,越使用就会越强壮。想要锻炼肌肉,首推抗阻运动,例如深蹲、拉弹力带、举哑铃等,这些运动能够直接促进肌肉生长。具体运动建议如下:建议每周进行抗阻运动不少于 3 天,每天累计进行 40~60 分钟中度以上强度的运动,其中抗阻运动时间为 20~30 分钟。需要注意的是,抗阻运动要隔日进行(至少间隔 48 小时),以便让肌肉有足够的时间恢复和生长。此外,还应搭配一些平衡和柔韧训练,如交叉踱步、打太极拳、瑜伽等,每次训练时间约 10 分钟,这样可以有效减少跌倒的风险。需要强调的是,老年糖友身体状况存在较大差异,且常合并多种慢性疾病,在进行训练前务必先咨询医生的意见,切勿自行盲目训练。
肌肉对于血糖的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关注肌肉减少的信号,并及时采取补充优质蛋白质和科学运动这两大措施,我们能够有效预防和改善肌肉流失的状况,让血糖重新回到稳定的轨道,提升生活质量。为了自己的健康,从现在开始行动起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