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这种被当作优点的习惯,其实很伤脑

在金庸的《神雕侠侣》中,周伯通的左右互搏术令人称奇,尤其是 “左手画圆右手画方” 的情节,让不少人曾暗自挑战,对其一心多用的能力钦佩不已。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一心多用、多任务并行真的是一种值得培养的优秀能力吗?

如今,生活节奏不断加快,我们常常不得不一边和客户电话沟通工作,一边用微信向领导汇报进展,同时还要抽空给自己点个外卖。在职场上,multitasking 甚至被视为一项可以写进简历的优秀技能。但事实是,一心多用不仅不会提高效率,反而可能伤脑。

我们的大脑就像一台多线程的计算机,但计算能力有限。当同时处理多项任务时,每个任务分配到的资源会减少,导致我们对每个任务变化的反应变得迟缓。例如,在模拟驾驶实验中,司机边开车边打电话时,对突发路况的反应会变慢,说话也会更简单。在另一项实验中,参与者在简单任务之间频繁切换,如对数字进行奇偶分类或高低排序,任务切换后,他们的反应时间变慢,错误率大幅增加。

长期一心多用还会损伤大脑的认知能力。多任务处理会使大脑可分配的总资源减少,产生 “认知负荷”。任务越复杂,认知负荷越大。研究人员扫描 75 名实验人员的大脑后发现,一个人平时一心多用的时间越久,其大脑变化越明显,前扣带皮层的灰质会减少,而这个脑区与认知能力密切相关。此外,习惯于一心多用的人在注意力检测中往往表现较差。

学习能力也会受到一心多用的影响。对于大学生来说,在学习时同时使用平板、手机等处理多项任务,GPA 会更低。对于婴儿和小学生,写作业或玩玩具时看电视,也会对成绩产生负面影响。更可怕的是,一项针对 318 名受试者的研究表明,平时一心多用更多的人更容易感到焦虑和抑郁。

除了伤脑,一心多用还有其他潜藏危害。比如驾驶时分心,会使驾驶人对环境的感知力下降,无法有效辨识危险信息,增加事故风险。进食时看电视、看书或思考,会减少胃肠蠕动,影响胃肠道的血液供应,久而久之可能导致胃肠疾病。对于青少年,“一心多用” 时间越长,保持专心的能力越差,还会影响智力发育,甚至导致孤独症和学习障碍。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避免一心多用,保护大脑呢?

首先,要专注于单一任务。尝试在一定时间内只做一件事,减少任务切换频率。可以设定专注时间段,提高任务完成的效率和质量。

其次,设定任务优先级。列出任务清单,按照重要性和紧急程度排序,逐一完成,优先处理重要且紧急的任务,减少压力和焦虑感。

再者,要注意休息与放松。定期休息,给大脑充足的时间恢复和整理信息,短暂的休息可以帮助大脑重新集中注意力。

另外,培养正念也很重要。通过冥想和正念练习,提高注意力和专注力,更好地管理压力,增强情绪调节能力。

最后,要减少外界干扰。工作或学习时,关闭不必要的通知和社交媒体,创造安静的环境,有助于提高专注力和工作效率。

总之,一心多用并非我们想象中的高效和高级,它实际上是一种伤脑的习惯。我们应该摒弃这种习惯,学会专注,保护好我们的大脑,让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更加高效和健康。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