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早上争分夺秒睡觉,一睁眼发现早已睡过头,赶紧塞两口饭就匆匆出门;有的人则是累了一天,回家倒头就睡,实在没力气爬起来洗漱……

不刷牙睡觉和不刷牙就吃早饭,这两个常见的偷懒行为,哪一个伤害更大?
《生命时报》(微信内搜索 “LT0385” 即可关注)邀请专家告诉你答案,并教你守护口腔健康。
答案是明确的:晚上不刷牙伤害大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综合牙科医师何剑亮表示,总的来看,这两者都不推荐;但不刷牙就睡觉的危害远大于不刷牙就吃早饭。
睡前不刷牙,细菌疯狂繁殖
睡觉时进食停止,吞咽动作和唾液分泌都会减少,这会对细菌的冲刷和抑制作用减弱,为细菌快速繁殖提供了便利条件。
我们的口腔本就是一个细菌的 “大温床”,里面栖息着成千上万种细菌。这些细菌平日里以食物残渣为 “美食”,经过分解代谢后会产生酸性物质。而牙齿最外层的牙釉质,就如同牙齿的坚固铠甲,可这些酸性物质却会持续对其进行腐蚀,使其脱矿,久而久之,蛀牙便悄然出现。
正常情况下,我们通过刷牙、进食、漱口、喝水等日常行为,能在一定程度上打乱细菌的 “积累计划”。一次规范且时长足够的刷牙,就能有效清理牙面上附着的细菌。同时,唾液也起着关键作用,它不仅像 “小扫帚” 一样能冲刷食物残渣,还能作为酸碱缓冲剂,中和部分酸性物质,从而抑制细菌的过度生长。
可当我们进入甜美的梦乡,口腔内却成了细菌的 “狂欢派对” 现场。此时,我们停止进食,咀嚼对牙齿的清洁作用消失,唾液分泌也大幅减少,失去了对细菌的冲刷及酸碱缓冲抑制。若这时候偷懒不刷牙就睡觉,口腔内的细菌便会更加肆无忌惮地在牙齿上 “扎根落户”,对牙齿发起持续、猛烈的攻击。这不仅极大地增加了蛀牙风险,细菌还会进一步侵害牙齿周边的牙龈牙周组织,引发牙龈出血、口臭等令人烦恼的问题。
所以,睡前刷牙就如同在细菌最活跃、口腔防御最薄弱的夜晚来临前,进行一次全面 “大扫除”,最大程度减少细菌数量以及它们可利用的食物残渣,守护牙齿安然度过漫长黑夜。
晨起不刷牙,咽下细菌问题不大
如果前一晚认真刷牙,口腔内的细菌可被有效清洁,但经过一夜睡眠,还是会有少量细菌滋生。
早上不刷牙就吃早饭,细菌可随食物进入消化道,但大部分细菌会被胃酸消灭掉。比起让细菌作用于牙齿,被咽下去的细菌带来的危害可忽略不计。
经过一夜的 “细菌狂欢”,清晨醒来时,口腔中的细菌含量处于较高水平。倘若用手指甲轻轻刮一下牙齿表面,会发现一层黄黄的膜被刮下,这便是牙菌斑,里面满是各种细菌及其所需的营养物质。虽说这些牙菌斑随着食物被吞进肚子里(听起来或许有些不适),但相比让细菌直接在口腔内侵蚀牙齿,其危害确实小得多。一方面,进入消化道的细菌大多会被胃酸无情 “消灭”;另一方面,其实细菌并非都那么可怕,我们的消化道中本身就存在大量细菌,其中不少还是帮助我们消化食物的 “好帮手”,并不会引发疾病。
当然,这并不代表早上不需要刷牙。靠咀嚼和唾液分泌虽说可以减少牙面上的细菌,但清洁效率太低,效果也不好。一整晚的时间,细菌已在牙齿表面 “辛勤耕耘”,即便前一晚刷牙很彻底,它们依然顽强存活并繁殖。早上仅依靠咀嚼食物和唾液分泌来减少菌斑,效率远远比不上刷牙、使用牙线等机械清洁方式。所以,早上刷牙,无论在饭前还是饭后,都是十分必要的。
5 个信号提示刷牙不合格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口腔科主任医师毕良佳提醒,刷牙不合格可致牙菌斑堆积,出现以下几个迹象。
- 牙齿不光滑
当牙菌斑在牙齿表面堆积,用舌头接触时,会感到牙齿表面不光滑。这种情况经常发生在早上还没有刷牙时,如果持续一整天,可能是牙菌斑正在堆积的迹象。牙齿放大 1000 倍后,能清晰看到牙菌斑如同密密麻麻的 “小虫子” 附着在牙齿表面,破坏着牙齿的清洁环境。
- 口臭
牙菌斑中含有细菌,它会产生一种难闻的气味。想象一下,与人近距离交流时,一张口便散发出异味,该是多么尴尬的场景,而这很可能就是刷牙不合格,牙菌斑作祟导致的。
- 牙龈红肿或刷牙出血
过多的牙菌斑会刺激牙龈,使其肿胀疼痛;引起牙龈炎、牙周炎后,刷牙时还会出血。原本健康粉嫩的牙龈,因为牙菌斑的侵害变得红肿不堪,刷牙时还会出现丝丝血迹,这无疑是在给我们敲响口腔健康的警钟。
- 牙垢堆积
牙菌斑长时间不去除,会硬化成牙垢、牙结石,常出现在牙龈和牙齿交界处,看起来呈黄色或棕色。这些牙垢就像顽固的 “污渍”,不仅影响牙齿美观,还会持续危害口腔健康。
- 牙齿敏感
随着时间推移,牙菌斑会导致牙龈萎缩,让牙齿更敏感。当吸入冷空气、吃过凉过热的食物时,会产生酸痛感。比如在炎热夏日畅快地吃着冰淇淋,别人享受着甜蜜冰爽,而牙齿敏感的人却可能因那一丝凉意引发一阵酸痛,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科学护牙,至少做好 4 点
刷牙是保持口腔卫生最简单有效的方式,能清除黏附在牙面上的牙菌斑,这对预防龋齿、牙龈炎、牙周炎都很重要,甚至还关乎心血管健康。有研究表明,口腔中的细菌若进入血液,可能会影响心血管系统,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所以保护口腔健康,意义深远。
No.1 每天至少刷牙两次
建议大家每天早晚都要刷牙,每次刷牙控制在 2 分钟左右。刷牙时不建议使用粗暴的 “伐木式” 横向刷牙法,容易损伤牙釉质,导致楔状缺损。正确手法是使刷毛与牙齿、牙龈呈 45 度角,以画小圆圈的方式清洁。可以将牙齿想象成一个个小房子,我们要用牙刷这个 “清洁小卫士”,仔细地把每个 “房子” 的各个面都清理干净,这样才能有效清除牙菌斑。
No.2 重点清洁下前牙内侧
由于重力作用,矿物盐容易沉积在下前牙内侧,并且这个部位日常不易被清洁,结石往往比其他部位多。所以,刷下前牙时一定要把牙刷竖起来,从下往上轻刷牙齿,带走牙缝里沉积的软垢和食物残渣。这个部位就如同卫生死角,需要我们格外用心,才能保持清洁。
No.3 每天至少用一次牙线
龋坏常发生在两个挨着的牙齿之间,想要 “面面俱到” 彻底清洁牙齿,就不能忽略牙与牙之间的接触面。可以用牙线剔除牙缝中的软垢,剔除之后漱口。牙线可配合早晚刷牙时使用,如果做不到,至少夜间使用一次。牙线就像一个 “牙缝清洁工”,能深入牙刷难以触及的牙缝,将隐藏其中的软垢清理出来,不给细菌留下一丝生存空间。对于存在牙龈萎缩、牙齿间隙变大的人,可选用合适的牙间隙刷来专门清洁牙缝,以满足特殊的清洁需求。
No.4 每年最好洗一次牙
日常刷牙可能清洁不到位,建议半年到一年洗一次牙。洗牙就如同给牙齿做一次深度 “SPA”,专业的洗牙操作能够去除牙齿表面及牙龈附近顽固的牙结石、牙菌斑等。如果出现牙龈出血、牙齿敏感等症状,可能有轻度炎症,也可以通过洗牙解决。它不仅能让牙齿恢复清洁亮白,还能有效预防和改善多种口腔问题,是呵护口腔健康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