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空中的士”斩获中东70亿订单:低空经济如何重塑全球出行版图?

一、中东豪掷70亿的“空中出租车”订单:技术突破与商业落地的双重里程碑

2025年7月16日,阿联酋企业Autocraft与上海时的科技签署协议,以10亿美元(约71亿元人民币)采购350架E20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创下中国eVTOL领域单笔订单金额的最高纪录。这一订单不仅彰显了中国在低空经济领域的技术实力,更标志着全球城市空中交通(UAM)商业化迈出关键一步。

E20的核心竞争力

  • 性能参数:采用倾转旋翼构型与纯电驱动,最高时速320公里,航程200公里,可搭载5人(1名飞行员+4名乘客),有效载荷450公斤。其五叶螺旋桨设计将垂直起降噪音控制在70分贝(相当于轿车行驶声),巡航时地面几乎无感。
  • 经济性:运营成本低至2-3元/公里/人,每公里价格与出租车相当,远低于直升机。
  • 技术突破:时的科技团队攻克了倾转旋翼、飞控系统等关键技术,CEO黄雍威(前空客中国总工程师)称E20有望成为国内首款获适航认证的倾转旋翼eVTOL。

中东市场的战略选择
阿联酋等中东国家将eVTOL视为“去石油化”转型的核心工具,计划用于低空旅游(如迪拜-阿布扎比140公里城际航线)、朝觐交通(沙特曾试飞中国eVTOL缩短2小时车程至20分钟)等场景。Autocraft副总裁直言选择中国是因“技术前瞻性与系统化交付能力”。

二、低空经济“造富潮”:中国如何实现全球领跑?

1. 产业链与技术优势
中国依托新能源汽车产业积累,在电池、电机、电控(三电系统)上实现突破。例如:

  • 小鹏汇天复用汽车供应链,降低30%成本;
  • 时的科技采用800V高压架构,支持快速充电与低能耗。

2. 政策与资本双轮驱动

  • 国内政策:上海2024年推出《低空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芜湖聚集近200家产业链企业。
  • 资本布局:时的科技4年内完成6轮融资,获蓝驰创投、中银金融租赁等支持;中银金租另签署100架E20意向订单,通过金融租赁模式缓解运营商资金压力。

3. 全球化战略“借船出海”
中东成为试验场:阿联酋已启动适航审定谈判,沙特建立配套法规。中国企业通过海外订单积累数据,反哺国内技术迭代。例如亿航智能EH216-S已在19国试飞,峰飞航空进军日本市场。

三、挑战与未来:从“土豪玩具”到大众交通还有多远?

1. 适航认证与安全壁垒
E20预计2027年完成中国民航局适航取证,而中东、北非等地的适航标准仍需协调。美国企业如Archer虽在阿布扎比试飞,但技术成熟度落后中国。

2. 基础设施与法规空白

  • 迪拜计划2026年运营首个垂直起降机场,阿布扎比建设混合式直升机场;
  • 中国需完善空域管理、航线规划等政策,目前个人购买eVTOL仍受限。

3. 市场前景与竞争格局
罗兰·贝格预测,2050年全球将有9.8万架eVTOL用于客运;摩根士丹利预计2040年市场规模达1.5万亿美元。国内车企如小鹏、吉利加速布局,但“飞行汽车”需解决“造车+造飞机”的双重难题。

结语:低空经济的新时代与中国角色

中东订单是中国eVTOL技术出海的关键一步,也是全球绿色交通转型的缩影。随着适航认证推进、基础设施完善,未来“打飞的”或如打车般寻常。这场由技术、政策和资本共同驱动的革命,正将科幻场景变为现实——而中国,已成为领跑者。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