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核心:40亿港元收购佳宝食品的“双向选择”
据港媒披露,京东早在4个月前已签署协议收购香港本土超市品牌佳宝食品超级市场,交易总额达40亿港元(京东官方回应称实际金额更低,具体细节待8月公布)。此次收购覆盖佳宝的零售网络、物业资产及分批支付条款,但现阶段仍由创始人林晓毅团队代管,人事与运营暂未调整,且设置了3年过渡期——京东在此期间不介入日常管理,过渡期结束后再确认最终交接方案。
佳宝的背景不容小觑:1991年由林晓毅创立,前身为“佳宝冻肉超级市场”,主打平民化路线,以低价冻肉吸引社区居民。经过30余年发展,其业务已从冻肉拓展至粮油杂货、新鲜蔬果等全品类,覆盖“价廉物美”定位。支撑其平价策略的核心在于两点:
- 供应链自主可控:源头直采+自建物流体系,实现采购、分货到上架的全流程管理,达成“低成本、高周转”;
- 物业资产加持:自2007年起将利润投入商业地产,累计购入约67个商铺(含门店物业及仓储设施),物业资产价值曾超55亿港元,部分用于自持店铺运营,显著降低长期租金成本。
目前,佳宝在香港拥有约90家门店(新界41间、九龙32间、港岛17间),员工超1000名,是香港本土知名的“平民超市”。值得注意的是,交易双方已启动业务重组——佳宝母公司多泰投资及海锋食品通知合作商户,核心业务将转移至新成立的“佳宝超级市场(香港)有限公司”,该实体由交易方与林晓毅共同全资持有,并计划于8月1日与京东成立新公司以维持日常运营。
京东的香港布局:从物流补贴到生鲜供应链的关键落子
此次收购并非京东在香港市场的“突发动作”,而是其长期战略的延续与深化。早在2024年“双11”期间,京东便宣布与日本城、佳宝等香港企业深化合作;今年4月,京东启动香港本地商家招募计划,佳宝再次被列为合作方。更早之前,京东已通过一系列动作强化香港市场存在感:
- 2023年9月:初期投入15亿港元重注香港市场,推出商品价格补贴、物流优化(满188元人民币免运费、最快次日达);
- 2024年3月:启动新一轮投入,针对家电推出“买贵就赔”服务(覆盖自营全品类),并实施家电大规模补贴(30天内包退、180天内有坏换新、“一件包邮”),目标是将家电价格做到“全港最低”,甚至计划开设线下自营“京东MALL”聚焦家电销售。
此次收购佳宝,本质上是京东对香港生鲜及日常消费供应链的关键补强。香港作为国际消费中心,生鲜零售市场竞争激烈(如百佳、惠康等传统巨头占据主导),但本土低价超市仍有广泛需求。佳宝的平价定位、密集门店网络及自持物业优势,与京东的供应链能力(尤其是生鲜冷链)形成互补——京东可通过技术赋能优化佳宝的选品与库存周转,同时借助其线下触点进一步渗透香港社区消费场景,最终实现“粤港澳大湾区生鲜供应链”的完整布局。
线下实体零售全景:京东的“多业态+全渠道”扩张逻辑
佳宝收购案仅是京东线下实体零售版图的最新拼图。自2014年以来,京东持续加码线下场景,覆盖从家电到生鲜、从超市到家装的多元业态,核心逻辑是通过“全渠道融合”与“区域中心场”构建线下增长极。
1. 家电主场:从“京东帮”到“京东MALL”的升级
京东在线下的早期探索始于2014年的**“京东帮服务店”(聚焦大家电配送与安装),此后逐步扩展至母婴体验店、智能娱乐馆等业态。2020年全资控股五星电器后,京东五星成为线下直营的核心载体,主打体验门店(京东MALL)与地级市城市旗舰店**,目标“线下再造一个京东家电”。其中,京东MALL作为标杆业态,自2021年9月首店落地西安以来,已覆盖全国超60座省会或核心城市,提供线上线下同价、沉浸式场景体验及“服务到家”功能,成为家电品类的线下流量入口。
2. 生鲜与商超:从高端到平价的策略迭代
京东七鲜是线下生鲜超市的代表。作为2017年成立的新零售项目,七鲜早期定位中高端,但自2023年完成店仓融合与生鲜供应链重构后,转向**“又好又实惠”的低价策略**(推出“击穿价”),并通过直连产地降低采购成本。截至2025年3月,七鲜全国门店达71家(含七鲜生活业态),2025年Q1财报显示其加速推进“1+N”模式(1个综合大店+N个卫星小店),目标年底前覆盖京津地区,下半年将在北京、石家庄等地新增商场店,并在华北区域扩展数十家卫星小店。
此外,京东还通过投资与自营补充商超场景:
- 折扣超市:2024年推出首家全品类折扣超市“华冠折扣超市”(首店北京房山长阳店);
- 投资布局:启承资本(京东旗下)连续三轮投资社区生鲜品牌“钱大妈”(全国门店近3000家),2021年战略投资尚品宅配(第二大股东),2024年收购生活家(一站式数字化整装企业)股权。
3. 创新业态:从超市到食堂的边界突破
京东甚至将线下触角延伸至非传统零售领域:
- 餐饮场景:今年618推出首个美食城项目“七鲜美食MALL”(哈尔滨开业),聚焦品质食堂与外卖融合;近期启动“菜品合伙人”招募计划,投入10亿现金招募全国餐饮品牌及个体厨师的招牌菜,计划3年内投入超百亿,在全国建设超10000个“七鲜小厨”。
战略意图:为何京东执着于线下?
京东对线下实体的持续加码,背后是多重考量的综合结果:
- 全渠道融合的需求:线上流量红利趋缓,线下场景(尤其是社区、生鲜等高频消费)是用户触达与体验升级的关键补充;
- 供应链效率的延伸:通过自营与投资布局,京东可将自身的物流、数字化能力(如智能选品、库存管理)赋能线下伙伴,提升整体运营效率;
- 区域市场的深耕:香港作为国际窗口、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节点,其生鲜与零售市场的特殊性(如租金成本高、社区消费粘性强)需要本地化团队与本土品牌协同;
- 新消费场景的探索:从家电到生鲜,从超市到食堂,京东试图通过线下业态创新捕捉细分需求(如品质食堂、折扣消费),寻找第二增长曲线。
双赢格局下的长期博弈
对京东而言,收购佳宝不仅是生鲜进港的加速器,更是其线下实体零售战略的重要一环——通过平价超市的社区渗透与3年过渡期的稳健整合,既能避免“水土不服”,又能以数字化能力激活传统业态;对佳宝来说,引入京东意味着供应链升级与数字化转型机遇,老牌超市有望焕发新生。
这场交易,既是京东线下版图的又一次“加仓”,也是中国零售行业线上线下融合趋势的缩影——未来的竞争,不再是单一渠道的较量,而是全链路效率与用户体验的综合比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