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的外卖行业,一场激烈的暗战正在悄然上演。美团和淘宝这两大巨头,围绕着一种名为 “闪电仓” 的新型零售业态,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资源争夺战,而这一争斗的涟漪,正深刻影响着头部商家的经营决策。

闪电仓,作为一种有别于传统临街便利店的创新模式,已逐渐成为即时零售领域的关键角色。它通常隐匿于背街暗铺、地库甚至居民楼中,没有显眼的临街门面,占地面积一般在几百平米左右。走进闪电仓,映入眼帘的是整齐排列的货架,上面摆满了 2000 – 5000 种商品,涵盖了食品饮料、日用百货等周边居民日常生活中的各类急需品,宛如一个只专注于线上业务的超级杂货店。凭借丰富的商品种类和快速的配送服务,闪电仓精准地满足了居民随时随地的购物需求。
自 2025 年 7 月补贴战打响以来,淘宝闪购和美团两大平台的一线业务人员,为了撬动头部闪电仓商家,展开了白热化的争夺。7 月 5 日晚,部分闪电仓头部商家突然接到平台指令,要求他们调高在另一家平台的门店起送价,甚至直接下线休息。这一要求让商家们陷入了两难境地,他们不得不权衡两个平台的利益关系,艰难地做出决策。
而在后续的几个周六冲单日,竞争手段更是不断升级。至少在华南地区,有平台专门派人驻扎在头部商家的总部,如同 “监军” 一般,密切监测商家在对手平台的单量情况。一旦发现对方单量快速上升,便立即要求商家采取诸如调高起送价、配送费等措施,试图以此遏制对手的发展势头。这种竞争方式,无疑给商家的日常运营带来了巨大的干扰,也让商家们在两大平台的博弈中无所适从。
面对如此激烈的竞争,另一家平台也迅速做出了反击。他们为头部商家提供了更为丰厚的激励和返佣政策,试图以此吸引商家继续合作。更为关键的是,在冲单日当天,该平台直接锁定了一些商家的后台系统,使商家无法进行调价操作。这一举措看似是为商家提供了便利,让商家在面对对手平台的要求时有了合理的 “借口”——“不是我们不配合,是另一家平台把后台锁了”,但实际上也将商家进一步卷入了平台之间的纷争之中。
在这场平台大战中,商家的态度和处境值得我们深入关注。一位美妆仓创始人透露了自己的心声:“我们当然希望有一家旗鼓相当的平台出现。一家独大其实很危险,平台掌握了我所有门店的数据,那将来它自己下场做,我还怎么做?” 这反映出商家对于平台垄断的担忧,以及他们渴望在多个平台之间寻求平衡,以保障自身利益的诉求。然而,现实却是商家在这场平台的争夺战中,被裹挟其中,难以自主抉择。

美团和淘宝对闪电仓的争夺,不仅仅是两个平台之间的竞争,它反映了整个外卖行业激烈的市场竞争态势,也凸显了即时零售领域日益激烈的角逐。随着电商行业的发展,线上流量红利逐渐见顶,即时零售作为新的增长点,吸引了众多巨头的目光。闪电仓因其高效的配送和丰富的商品种类,成为了各大平台争夺的焦点。
对于美团而言,闪电仓是其过去五年来多轮尝试后找到的最适合即时零售的店铺形态。通过软件管理库存,房租低廉,大多由第三方商家经营,到 2024 年 10 月,美团闪电仓已有 3 万个,并计划在之后三年扩充至 10 万个。而淘宝闪购的入局,无疑打破了美团在这一领域的原有优势。淘宝凭借其庞大的用户基数和强大的供给能力,迅速在即时零售市场中占据了一席之地。自淘宝闪购上线后,在一些空白城市和商圈,为头部综合闪电仓商家提供了极具吸引力的补贴,大商家新开一个仓补贴 5 万元,小商家补贴 3 万元,这使得淘宝闪购的综合仓数量迅速增长,截至 7 月 12 日,已经有近 1.5 万个,差不多是去年同期的 3 倍。
这场竞争对商家、消费者和行业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对于商家来说,他们需要在两大平台的竞争中谨慎权衡,既要考虑平台提供的资源和支持,又要担心因得罪平台而遭受损失。这可能导致商家的经营成本增加,利润空间受到挤压。对于消费者而言,平台的竞争或许在短期内能带来更多的优惠和便利,但从长远来看,如果平台过度依赖补贴和竞争手段,可能会影响服务质量和商品品质。而对于整个行业来说,这种激烈的竞争虽然能够推动行业的创新和发展,但也可能引发市场的无序竞争,不利于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未来,美团与淘宝在即时零售领域的 “闪电仓” 暗战将如何发展,商家又将在其中扮演怎样的角色,是否能够找到平衡平台利益与自身发展的方法,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持续关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不仅关乎两大平台的市场份额,更将重塑即时零售行业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