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销3万+背后:李斌直面老车主怒怼,蔚来‘降价换量’能否撑到盈利拐点?


8月,蔚来以3.1万台的销量创下历史新高,乐道L90单月交付破万成为最大功臣。然而,销量狂欢的背后,是李斌在用户沟通会上被老车主连怼5分钟的尴尬,以及“变相降价3.8万”引发的信任危机。当新能源赛道进入残酷的淘汰赛,蔚来选择“以价换量”冲刺盈利,但用户权益与企业生存的天平如何平衡?这场博弈的答案,或许决定了蔚来能否真正走出ICU。

销量破局:乐道L90扛旗,蔚来“低价策略”奏效

8月,蔚来交出了一份久违的亮眼成绩单:总交付量31305台,同比大增55.2%,首次迈入“3万俱乐部”。其中,新品牌乐道L90首月交付10575台,成为最大黑马;主品牌蔚来交付10525台,萤火虫系列贡献4346台。这一成绩不仅让蔚来暂时甩开“掉队论”,更让李斌在用户和资本市场面前挺直了腰板。

但细看增长逻辑,蔚来的“翻身”离不开两大关键动作:

  1. 乐道品牌的精准定位:乐道L90以“家庭智能电动SUV”切入主流市场,20万-30万元的价格带直接对标特斯拉Model Y和小鹏G6,凭借换电优势和性价比迅速打开局面。
  2. 主品牌“变相降价”:蔚来通过调整电池购买方案,将全系车型默认标配100kWh电池(价格不变),相当于75kWh车型降价3.8万元。例如ET5/T入门价从33.6万降至29.8万,BaaS方案最低19万即可提车。此外,旗舰车型ES8预售价下调超8万,进一步拉低购车门槛。

李斌直言:“为了活下去,必须把车卖出去。” 这一策略显然奏效——数据显示,潜在客户中30%-40%的观望源于对蔚来资金链的担忧,而降价和销量增长直接提振了市场信心。

老车主怒怼:降价与权益的“生死平衡术”

然而,销量的另一面是用户的愤怒。在8月底的“用户面对面”活动中,一位苏州老车主当场“硬控”李斌5分钟,抛出一连串尖锐问题:

  • “背刺老用户”:刚提车就降价,销售隐瞒改款信息,导致车主损失数万元;
  • “承诺不兑现”:一代车的8155芯片升级、高速换电等功能拖延数年未落地;
  • “保值率崩盘”:创始版车型二手价仅七八万,甚至不如倒闭的高合;
  • “沟通失效”:蔚来曾经的“用户企业”光环褪色,反馈渠道形同虚设。

李斌的回应坦诚但无奈:

  • 关于降价:承认“对老用户有损伤”,但强调“企业生存优先”,并透露部分老用户也建议“别顾虑太多”;
  • 关于资源分配:坦言优先保障新车和主流车型,但承诺安全功能更新不停止;
  • 关于保值率:归因于行业快速迭代,但承诺通过产品力提升竞争力;
  • 关于沟通:坚称渠道畅通,自己每周二亲自处理用户反馈。

这场冲突暴露了新能源行业的普遍困境:技术迭代速度远超用户预期,企业为求生存不得不牺牲部分用户权益。正如一位车主所言:“我们希望蔚来活下去,但也想要公平对待。”

盈利倒计时:降价能换来未来吗?

李斌的“妥协”背后,是蔚来长期亏损的沉重现实。尽管8月销量创新高,但蔚来至今仍未实现稳定盈利。特斯拉能亏损16年,但资本市场对蔚来的耐心正在耗尽——市场不再相信“画饼”,只看真金白银的利润

蔚来的突围路径逐渐清晰:

  1. 规模效应降本:通过乐道和主品牌双线发力,推动销量持续增长,摊薄研发和制造成本;
  2. 换电模式变现:随着换电站网络密度提升,电池租赁(BaaS)和能源服务或成第二增长曲线;
  3. 技术红利释放:第三代ES8等车型下探30万区间,以智能化和换电差异化争夺传统豪华车市场。

但风险同样存在:过度依赖降价可能损害品牌高端形象,而老用户的持续不满若发酵,或将反噬口碑。李斌在沟通会中坦言:“市场不会给蔚来第二次机会。”

结语:
3万+的月销是蔚来暂时的喘息,却远非终局。在“活下去”与“用户信任”的天平上,李斌的选择看似残酷,却是当下最务实的生存法则。当新能源赛道进入“剩者为王”的阶段,蔚来能否在盈利拐点到来前稳住阵脚?答案或许藏在下一个季度的财报里,更藏在每一位用户的口碑中。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