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营收降 34%,“小酒馆第一股” 海伦司还能靠什么留住年轻人?

“年轻人的酒馆” 海伦司,业绩还在下滑。

8 月 30 日,海伦司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海伦司”)发布截至 2025 年 6 月 30 日止六个月的中期业绩公告。公告显示,今年上半年,海伦司实现营收 2.91 亿元,同比下滑 34.02%;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为 5033.1 万元,同比下滑 27.77%。

作为 “小酒馆第一股”,海伦司曾凭借 “年轻人 + 低价酒 + 社交” 的模式备受资本青睐,门店数量快速增长。但随着市场环境变化,海伦司的经营也面临挑战,业绩连续三年下滑,门店数量也出现收缩。

在业内人士看来,海伦司业绩下滑,与其自身经营模式以及市场竞争加剧等因素有关。当下,海伦司想要破局,需要在产品创新、服务升级以及数字化运营等方面发力,以满足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

营收、净利润双下滑

公告显示,截至 2025 年 6 月 30 日,海伦司实现营收 2.91 亿元,同比下滑 34.02%;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为 5033.1 万元,同比下滑 27.77%;毛利率为 59.6%,同比增加 5.5 个百分点。

海伦司在公告中指出,公司收入减少主要由于门店数量减少、同店销售下滑以及 “嗨啤合伙人” 模式的调整。报告期内,海伦司同店日均营业额增长率为 – 16.7%,单个酒馆日均营业额为 7500 元,同比下降 13.8%。

具体来看,海伦司的收入主要来源于酒馆经营和其他业务。其中,酒馆经营收入为 2.87 亿元,同比下滑 33.8%;其他业务收入为 435.6 万元,同比下滑 54.3%。

从产品类别来看,海伦司的自有产品收入为 1.43 亿元,同比下滑 39.3%;第三方品牌酒饮收入为 1.18 亿元,同比下滑 29.2%;小吃收入为 2647.7 万元,同比下滑 13.9%。

对于自有产品收入下滑,海伦司在公告中解释称,主要是由于公司对部分自有产品进行了优化调整,以及市场竞争加剧导致销量下降。

值得注意的是,在成本方面,海伦司今年上半年的原材料及消耗品成本为 1.16 亿元,同比下滑 31.2%;员工成本为 8781.4 万元,同比下滑 33.8%;使用权资产折旧费为 2547.6 万元,同比下滑 52.2%;经营租赁开支为 1431.3 万元,同比下滑 34.5%。

对此,海伦司表示,成本下降主要是由于门店数量减少以及公司采取了一系列成本控制措施。

门店数量持续收缩

公开资料显示,海伦司成立于 2009 年,是一家以提供高性价比酒水和社交空间为主的连锁小酒馆。2021 年 9 月,海伦司在港交所上市,成为 “小酒馆第一股”。

上市初期,海伦司凭借 “年轻人 + 低价酒 + 社交” 的模式,受到资本青睐,门店数量快速增长。2018-2021 年,海伦司的门店数量从 162 家增长至 782 家。

但随着市场环境变化,海伦司的经营也面临挑战。2022 年,受疫情影响,海伦司业绩出现下滑,当年实现营收 15.59 亿元,同比下滑 15.05%;净亏损为 13.12 亿元。

为了应对业绩下滑,海伦司开始调整经营策略,包括关闭亏损门店、优化门店布局、推出 “嗨啤合伙人” 模式等。

数据显示,2022-2024 年,海伦司的门店数量分别为 767 家、479 家、397 家。今年上半年,海伦司的门店数量进一步减少至 337 家,较 2024 年末减少 60 家。

在门店类型方面,截至 2025 年 6 月 30 日,海伦司的直营及特许合作酒馆数量为 274 家,“嗨啤合伙人” 酒馆数量为 63 家。与 2024 年末相比,直营及特许合作酒馆减少 54 家,“嗨啤合伙人” 酒馆减少 6 家。

对于门店数量减少,海伦司在公告中表示,公司持续对门店进行优化调整,关闭了部分经营效益不佳的门店,同时放缓了新门店的拓展速度。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次半年报中,海伦司还宣布将重启直营门店计划。海伦司表示,未来将根据市场情况,适度增加直营门店的比例,以提升公司的整体运营效率和盈利能力。

年轻人的 “喝酒根据地” 不只有海伦司

事实上,“酒馆第一股” 光环早就离海伦司而去,近两年,海伦司也不断通过调整自身经营策略试图走出泥潭。但问题的关键或许是,“社交 + 低价” 的组合拳在当下的吸引力正在逐渐减弱,以及,从 Homebar 到 Livehouse 式酒馆,年轻人当下的 “娱乐微醺” 场景选择太多了。

以跳海、北平机器为代表的精酿连锁开始兴起。从产品层面来看,这类酒吧主打手工酿造、小批量生产的精酿啤酒,口味丰富多样,从浓郁醇厚的世涛,到果香四溢的 IPA,能满足不同味蕾需求。与此同时,店内通常也会营造专业、舒适氛围,配备懂酒的调酒师,为顾客讲解精酿知识,提供个性化推荐。在这里,既有氛围,也有品质,同样也有社交。

比 “跳海们” 更热闹的新型 Livehouse 也开始出现。之所以说是” 新型 Livehouse“,是因为其和传统相比,并非以听歌为主要目的,而是有不同的歌手在台上唱歌营造氛围,与此同时,同样可以开卡座,让用户以喝酒和娱乐社交为主。这里比传统的夜店场合 “安静” 一些,但又比跳海们热闹。此外,一些传统的音乐酒馆,如北京的 School 已经开设多年,是许多消费者的青春聚集地,口口相传之下,这些场所比 “海伦司” 等普通的连锁酒馆更具吸引力和 “情怀感”。

相对来说以 “餐、饮” 平衡的复合型门店也受到不少消费者欢迎,比如连锁餐酒吧品牌 COMMUNE。作为一个复合型餐酒品牌,COMMUNE 餐酒业务四六开,以酒为主,餐为辅,目前 COMMUNE 多数门店营业时间为中午 11 点至次日凌晨 2~3 点,经营时间在 16 小时以上。“COMMUNE 不太擅长做定价较低的买卖,我们卖氛围比卖产品更擅长。在不断压低非必要成本的同时,希望把好的氛围、舒适度和有品质的产品给到顾客。”COMMUNE 创始人范夏萌在 2024 年接受采访时曾如此表示。

除了以上三种,近年来,包括 “女性专属酒吧” 等业态形式也相继开出多家门店,并每天都会举办一些交友、互动的专属主题活动。显然,无论是针对于年轻人对于品质的需求,还是聚焦于女性经济,市场中已经有了更多的场景供用户选择,而与他们相比,海伦司会显得有些 “不上不下”。

海伦司如何破局?

在业内人士看来,海伦司业绩下滑,与其自身经营模式以及市场竞争加剧等因素有关。当下,海伦司想要破局,需要在产品创新、服务升级以及数字化运营等方面发力,以满足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表示,海伦司业绩下滑,主要是因为其产品同质化严重,缺乏差异化竞争优势。此外,随着市场竞争加剧,消费者的选择越来越多,海伦司的市场份额受到挤压。“海伦司要想破局,需要在产品创新方面下功夫,推出更多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同时,要加强品牌建设,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认为,海伦司可以通过数字化运营提升效率。“海伦司可以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对消费者的消费行为进行分析,了解消费者的需求,从而优化产品和服务。此外,海伦司还可以通过数字化营销,提高品牌曝光度,吸引更多消费者。”

对于未来发展,海伦司在公告中表示,公司将继续聚焦核心业务,优化门店布局,提升运营效率。同时,公司将加强产品创新,推出更多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提升消费者体验。此外,海伦司还将积极探索新的业务模式,寻找新的增长点。

具体措施包括,持续优化门店网络,根据市场需求和经营效益,合理调整直营及特许合作酒馆和 “嗨啤合伙人” 酒馆的比例;加强产品研发和创新,推出更多具有特色的自有产品,提升产品竞争力;提升运营管理水平,通过数字化手段优化供应链管理、库存管理和人员管理,降低运营成本;加强品牌建设和市场营销,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更多消费者。

海伦司能否通过上述措施实现业绩反转,还有待市场检验。

为您推荐